本篇文章1962字,读完约5分钟
4分钟听一个“四史”的故事,带观众穿越历史场景,进入历史事件,面对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关键时刻...7月1日,作为“融媒体+智库”的新尝试,宝山区荣媒体中心和宝山区党校共同打造了“四史教育”全媒体微型党课项目“红色对话宝山”第一个系列课程。
在发布阶段,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毅,人民网上海频道总经理金宇春,媒体党课专家秦畅,宝山区党校相关领导代表,教师以及宝山区媒体中心相关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线下整合,以党的名义介绍、展示、评论了一系列微型党课,网上网友也参与了互动。
《以党的名义》系列微型党纲共分十集,以《与优秀共产党员的对话》为中心,选取了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在保山战斗、工作、牺牲的十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如、孙金川、谭忠禹、张、、徐克强、李西平、、、、等。与传统的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的党课不同,《以党的名义》每集只有4分钟,这是一个创新举措,媒体党课专家秦昌认为:“我们看到党课有30分钟、40分钟之长。这很常见,但是缩短一节课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他需要我们党校的老师重组这个班级,重新设计这个班级。
正是因为这些微型党课通过“小切口”和“小身体展现大能量”来反映大主题,区委党校的讲师们才通过设置关键词来共同关注核心故事。《以党的名义》每集由五个小环节组成:介绍、描述、叙述、收尾和宣传,从而保持了党课的规范结构和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从观众角度描述事件的方式,试图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演绎主人公的真实感受,还原历史事件和场景。就这样,今天发布的以党的名义举办的一系列微型党课的第一课《半梨五角星》讲述了工人领袖孙金川被逮捕、监禁和牺牲的故事。对于善于讲两个半小时专题课的党校青年教师聂淼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微型党课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半梨五角星”的关键词实际上是信仰。我们还抓住了“三个入口”。首先,必须听到引导部分,必须抓住观众;在叙述过程中,我们强调“深入大脑”,抓住最感人、最有力的事迹;在推广部分,我们强调要“深入人心”。我一时不能动,但这件事可以转化为我的力量。”
此次,宝山区党校和宝山区媒体中心携手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方式,深化跨境交流,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肯定和支持。人民网上海频道总经理金宇春说:“这个微型的聚会班是一个传播红色力量的尝试。”因为红色是党校的颜色,传播力是媒体中心的定位,所以两家公司在红色传播力方面进行了创新,向微观的党校阶层讲述保山的故事。作为人民网和党网,我们也很愿意宣传保山的红色传播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保山作为英雄之城、重要的工业城镇和江海明珠,有着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涌现了一批史诗般的先进典型事迹,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保山市一直在创新实践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使“四史”的学习和教育向纵深发展。
宝山金融传媒中心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顺应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充分利用金融传媒1+7的发布平台,通过一次采集、多代、全媒体发布,充分发挥金融传媒各平台之间的互补和协调优势,达到立体传播、相互对比的宣传效果,努力让“高层次”的党课飞进普通百姓的家中。
为了更好地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制作更具感染力的“四史”学习教育媒体作品,宝山区荣媒体中心和区党校、区档案局、区等部门不断引进外部智囊和智库帮助;同时,挖掘媒体中心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全媒体矩阵,努力实现“四史”的立体化、全覆盖、全方位学习和教育传播。
自“四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根据媒体中心各种编辑发行平台的特点,设立了四个与历史相关的栏目。例如,《保山日报》和区档案局等部门开设了“红色记忆”专栏,并推出了“保山:英雄之城——保山人民革命斗争史考证”等整版报道;在电视上,基于前期积累的大量音像资源,推出了“保山知史促言”专题栏目,聚焦“保山第一、第一、独特理念”,如“新中国第一代、上海第一批女拖拉机——尹阿妹”、“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张淼街”、“区政府利用外资修建的第一条高架路——逸仙高架路”。在新媒体方面,除了首次推出“四史教育”的最新信息外,还加强了互动学习功能,并承担了全地区在线“四史”学习与教育知识竞赛的策划与制作。
自去年9月宝山区媒体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新闻+政务+服务”的定位,媒体中心除了新探索的“媒体整合+智库”之外,还围绕“媒体整合+”大做文章,推出“媒体整合+社区传播”、“媒体整合+巡游”、“媒体整合+网上问诊”等功能,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探索“媒体整合+大型活动”、“媒体整合+直播”等功能。 并推出了一系列全景媒体整合直播,如上海樱花节的“云里看花”、保山医疗队援鄂大捷、五五购物节直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