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3字,读完约2分钟
“爷爷,让我们把这张纸沿对角线折成十字形。”“奶奶,多挤点胶水把它粘上。”最近,在区社会福利院2号楼二楼大厅的活动区,笑声不断。“自制手工作坊”课程每周二下午在这里举行。上海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正在耐心地教老人做手工折纸灯笼。
准备12张不同颜色的方形彩纸,折叠并粘好,最后用彩色绳子绑好,做成一个折纸灯笼。志愿者手拉手指导生产步骤,老人也认真学习。
“这种活动特别好,小老师很有耐心,我们总是很开心。”83岁的李爷爷笑着说,虽然他年纪大了,看不清东西,做折纸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手工活动很有趣,他可以用手和大脑延缓衰老。
“志愿者活动是双向的,”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年轻志愿者张告诉记者。学生志愿者每周都来陪祖父母,给他们送去关怀。同时,在与老人聊天和玩游戏的过程中,很多不在家的学生也能找到归属感。
“福利院老年学校始建于1998年9月,是上海市第一批在养老机构设立的老年学校。”据区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服务对象是两鬓斑白的老人,所以这所老学校也被称为“银发教室”,每年春秋两个学期,与学校的学期制相一致。“银发教室”的教师是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出版印刷学院等单位的志愿者。与此同时,福利院也积极尝试向社区拓展,探索社区教师资源。
根据课程安排,老人一周的日程已经排满了,共有13门课程,如“DIY handling Workshop”、“茶文化沙龙”、“绘画创意”、“音乐之声”、“文字训练工作坊”和“象棋世界”。上课前,福利院工作人员还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和海报向医院的老人宣传“银发教室”。87岁的林奶奶说:“基本上,我感兴趣的课程都报名了。”这个春季学期最热门的课程是“茶文化沙龙”和“音乐之声”,申请人数最多。
据了解,“银发班”于1998年10月开设了第一个班:老年保健班,首批有51名学生。此后,随着老年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课程数量逐渐增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过去的20年里,该班已经开设了39节课,有246个班,28,317名老年人参加了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