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3字,读完约7分钟
原标题: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的“幕后英雄”每天工作近20小时
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的“幕后”
描述:张师傅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清理和分类社区垃圾。
4月21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建立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
然而,在该计划发布一个月之后,一些社区仍然需要雇佣清洁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像张师傅这样的垃圾分类员仍是手忙脚乱...
垃圾收集和运输于凌晨4点开始
5月18日凌晨4点,黎明前,张师傅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是兰老师公寓的垃圾分类清洁工,负责社区880户家庭的垃圾收集和分类。
兰花老师的公寓里有11个垃圾收集点,里面放着干的和湿的垃圾桶。社区入口处的垃圾收集点还设有“可回收垃圾箱”和“有害垃圾箱”。
在小区的垃圾房里,张师傅熟练地将垃圾桶扛在肩上,放在电动三轮车的后桶上——后桶只能装两桶,一桶黑色的干垃圾,一桶红色的湿垃圾。他用麻绳把后桶绑好,最后在车尾挂了两个装有可回收材料的麻袋,然后斜着钻进车里,向小区的垃圾收集点走去。
张师傅习惯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收集点收集垃圾。由于干湿垃圾箱中的各种垃圾是混合在一起的,张灿师傅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将它们分开,所以他只能在这里花10分钟简单地将它们分开一次,先将容易区分的垃圾分开。
通常,社区中11个垃圾收集点的第一次垃圾收集就完成了,这就是黎明。此时,五角场环卫所的湿式垃圾车将会开到小区侧门,将张师傅前一天晚上发放的湿式垃圾运走,而干式垃圾将会在下午3点左右被运走。
晚上开始最复杂的分类
从早上4: 00开始,为了避免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箱被填满,张师傅将重复上述垃圾收集和运输工作,将社区内的垃圾运送到社区内的垃圾房,直到晚上9: 00左右..
5月18日晚9: 30,垃圾收运工作比平时稍晚结束,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最复杂的分类阶段。张师傅称之为“倒转水桶”。他为晚餐戴上了一副新的一次性手套,并戴上了紫色胶体手套。这两个“双层手套”是他最重要的防护装备,防止里面的脏水和外面的伤口。
黄色的路灯照在社区露天的垃圾房上,光线很弱。张师傅把未分类的黑色干垃圾桶排成一排,在旁边准备了一个红色的湿垃圾桶,用双手快速地来回捡。
张师傅会判断一袋垃圾是否已经被住户分类,然后捏在手中。如果你遇到一袋完全分开的湿垃圾,他总会夸你几句:“你看,这袋是完全分开的。这是一整袋蚕豆壳,我分着很方便。”张师傅用手指捏了捏装蚕豆的塑料袋,把它两面都拉了拉。几秒钟后,一袋蚕豆壳被倒进了潮湿的垃圾桶。
然而,这样的“好东西”是罕见的。食物残渣与生活垃圾混合是最常见的情况。每次这样的垃圾混在一起,张师傅都要一点一点地把食物残渣拣出来,吐出几个字:“看,这袋子不管用。有干的和湿的,都混在里面。”
一个小时后,四个黑色垃圾桶里的混合垃圾被分类并分成一桶湿垃圾和一桶干垃圾。除了分类干湿垃圾,张师傅还挑选了可回收的旧鞋子和旧衣服。
晚上11: 30,张师傅整理好8桶湿垃圾后,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午餐时间太晚了,你不能休假
张师傅在兰花老师的公寓做了18年的清洁工作,两年前开始接手垃圾清理工作。为了做好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该物业对张师傅有严格的要求:小区内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桶不得有溢出或异味。
"这项工作是与时间赛跑。"两年前,张师傅并不像现在这样得心应手。当时,一辆装满垃圾的卡车在垃圾收集点被收集后,他把它拉回到垃圾房进行分类,将回收的垃圾干湿分类,然后继续在每个收集点收集和运输垃圾。然而,张师傅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当他整理垃圾时,他发现回收点的一些垃圾桶已经满了。虽然他匆忙地慢慢分类,但他跟不上垃圾不断增加的速度,总是落在后面。
“起初没有什么技能,现在我已经掌握了很长一段时间。”张师傅口中的技能是他今天工作的正常状态。从早上4点的第一次收集到晚饭后的最后一次收集,他一直在各个回收点收集和运输垃圾,然后在晚上9点。许统一开始整理收集了一整天的垃圾:“晚上9点以后扔垃圾的人比较少,而且不容易堆积在垃圾桶里。我可以用我的心脏分类干湿垃圾。”
张师傅的工作每天都来回。他甚至没有时间吃午饭,他基本上不能休假。只是偶尔,他的妻子会帮他一把。
“示范社区的尴尬”
对于张师傅的辛勤工作,社区里所有的居民都能看到。经过张师傅的努力,兰花教师公寓已经成为五角场镇垃圾分类的示范点。
但是,在提倡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的居民看来,“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张师傅在帮助大家进行二级分类,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
在上述居民看来,当生活垃圾的“一点到底”还在继续推进的时候,张师傅作为“垃圾分类员”的职业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虽然垃圾分类机可以有效地保证社区垃圾分类的质量,但也会使一些居民产生依赖的想法,这不利于这些人养成分类投递的习惯。”
这就像硬币的两面。
“我们都认可张师傅的作品。”该住宅物业负责人承认,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有些居民是有分歧的,但他们不那么小心;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正是由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达不到环卫中心干湿垃圾的清除标准。我们得雇一个像张师傅这样的垃圾分拣员来进行二次分拣。”
“如果社区里的居民能把垃圾分类好,张师傅就不会这么辛苦了。”上述居民表示,值得期待的是,在此期间,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越来越重视。在早上上班高峰时间,居委会经常安排志愿者穿着背心在垃圾收集点进行监督。一旦他们发现居民把垃圾扔错了桶或者没有分类,他们会当场指出。
此外,小区还在各垃圾收集点放置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插图。该物业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希望张师傅的工作今后只清理和清除垃圾,分类的工作量可以越来越小。”
[专家发言]
垃圾分类治理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机会[/s2/]
"雇佣清洁人员对垃圾进行两次分类是社区垃圾分类的正常状态."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陈承认,这项工作是由于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物业创造了一项工作来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你应该雇佣一个长期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而不是雇佣一个长期的二级分类清洁工。入住时请亲自指导和纠正。这也是对居民的一种暗示。”陈说,如果一个社区有一半的人参与垃圾分类,最终的结果与完全不分类相差不远。只有让80%以上的人参与垃圾分类,才能有明显的改善。
在陈看来,垃圾分类应该是一个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契机,不仅仅是作为一项环保工作,而是作为一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工作。这样,有关部门就会有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实现干湿分离的比例有多高,还要考虑如何建立这个机制?一旦机制建立,结果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陈表示,目前的垃圾分类政策是鼓励和提倡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居民可能知道垃圾分类很重要,但几乎没有行动。只有当“倡导者”和“先锋”成为“守法者”、“违法者”,垃圾分类才会在环境和机制的约束下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