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1字,读完约4分钟
一本书可能是旧的,但是对于另一个读者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朋友”,他已经寻找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它。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在书籍的“旅行”中找到“真爱”,虹口区文化局、提篮桥街和虹口区图书馆昨天在北外滩瑞丰国际大厦举行了“流动书店”挂牌仪式。
什么是“迁移书店”?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韩瑶告诉记者,如今,家中藏书超过100本的人已经不在少数。许多书已经“睡”在书架上很多年了,但是很少有人去碰它们,有些甚至被灰尘覆盖。为了让这些“困倦”的图书流通,去年虹口区图书馆成立了第一家“流动书店”,读者可以自己向书店捐赠图书,在捐赠图书的同时,也可以在书店里寻找自己想看的书,带回家阅读。前提是“等着换书”,这样家里“困”的书就可以复活,更多的人就可以从阅读中受益。
读者众筹“迁移书店”进入建筑社区
白领在业余时间坐在书店里。
近年来,虹口区北外滩地区涌现出大量的商业建筑。瑞丰国际大厦有70多家企业和4000多名白领。为了让这些白领建筑“聚集”,改变过去像钢筋混凝土一样的形象。今年年初,提篮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和虹口区图书馆共同决定采用白领众筹的方式,在瑞丰国际大厦设立“迁移书店”,让白领们在闲暇时间坐在书店里,享受文化盛宴,提升文化素养。提篮桥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商业建筑中设立了‘迁移书店’,主要是为了树立商业建筑的文化品牌,把白领与文化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多元化项目上,让更多的白领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自主’作用。”
上海顾芗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张勤是一个书迷。几天前,他听说大楼里有一家“移民书店”,所以他很好奇想知道,但他深深地爱上了它。原来,家里的一套《三国演义》不见了第三卷。我去了好几次各种书店和货摊,但都找不到。然而,当她第一次走进“迁移书店”时,她在书架上找到了她“最喜欢的”,这让她很兴奋。
寻找“最爱”,按照“等量交换”的原则,张勤在书架上交换了另一部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张勤来说,书店不仅是读书的地方,也是交友和放松的好地方。“把你在家里读过的闲书拿出来,在这里选一些你喜欢的书,这样书就会‘活’起来。原本毫无生气的书突然被激活了,这很有趣。”。
咖啡机、书桌、沙发、书柜、书籍、下午茶,“迁移书店”成了这里白领的休息站。中午,白领们吃完午饭,喝了杯咖啡,喝了杯茶,悠闲地在这里读着他们最喜欢的书。这里的书是由白领们众筹的,他们把自己的书捐赠给需要阅读和流通的人。
[/s2/]书店成立了一个“绘画交流小组”[S2/]
第一批321本书由白领带到“流动书屋”。
去年,虹口区图书馆开了一个空间,建了第一个“迁移书店”。这家书店已经经营了五个多月,已经有2000多名读者来到这里。读者捐赠的闲置图书已达到5000余本,图书交流近1000本。
与普通的借阅室不同,当你来这里阅读和交换书籍时,你不需要申请借书证。只要你把闲置的书带回家,你就可以通过“等待换书”的方式把书架上读者捐赠的书拿回来。读完之后,你可以再次交换你喜欢的书,让这些书通过自由交换不断地在人群中迁移。
住在凉城新村的凌先生是一位画家。他偶然来到虹口区图书馆,进门时发现了一家“流动书店”。对凌先生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家门口就有这样一家“宝贝”书店。因此,凌先生在书架上找到了几本他最喜欢的书,一个“泡泡”就是一整天。
从那以后,凌先生成了“迁徙书屋”的常客,并为书屋特别画了几幅画。
冬雨蒙蒙的午后,一位绘画爱好者吴先生来到“迁移书店”左顾右盼,寻找一本画册。当图书馆的志愿者们得知此事后,他们主动联系了凌先生。如果两个人加起来,还不如在“迁移书店”里成立一个“绘画交流小组”。凌先生自然成了小组的组长。
“现代绘画也需要不断创新,不仅在技术上创新,而且在绘画风格上创新”,“民族优秀绘画传统应该得到有效继承”,几个爱好相同的读者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专业术语,但是,书店的读者仍然喜欢它,每天准时来到书店,带几本书,寻找他们想读的书,“比如图书交换”和“迁移书店”
据悉,北外滩瑞丰商务大厦的“迁移书店”只是一个点,未来的布局还会有更多的点。社区小巷、食品农场、学校、大型购物中心,甚至咖啡店都是“流动书店”的下一站。“用书换书,让更多的人通过众筹获得精神食粮;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捐赠书籍、分享文化、为所有人营造阅读氛围的理念。”虹口区文化局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