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住在乍浦路的王尽美阿姨惊喜地发现,曾经是周末“铁血将军门”的北外滩街第二市民站,现在每天都挤满了人,热爱文学艺术的老姐妹们在周末也有了一个活动的好地方。这种“家门口”的变化得益于新年伊始,外滩北街市民站推出的“周末不关门”服务。

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去年底,北外滩街道全面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和视察虹口市民站重要指示精神。经过对群众需求的深入调查,发现市民站提供的老年教育、活动场地供应和社区食堂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但很多居民在周末“闭门谢客”却不方便。

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启动“周末不关门”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然而,在管理公民职务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蒲公英志愿者解决实际问题

当市民邮局在周末营业时,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人力不足。当市民站“蒲公英”的志愿者得知后,他们主动站了起来。“我们有这么多的团队,当我们想在周末排练时,我们不知道去哪里。车站可以交给我们管理。”住在丹徒路的张老师是蒲公英志愿者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习惯于在公共场所坐着聊天、唱歌跳舞,而公共场所周末不开门,所以居民们特别“反感”。

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针对这种情况,对现有的“蒲公英”志愿者进行了街道分级定岗,并选择了一批热心公益、有一定特长、责任心强的骨干志愿者在周末担任值班站长,促进了车站进入自治的良性循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周末,“蒲公英”志愿者徽章、“轮岗站长”徽章、“轮岗大会”徽章,四位周末轮岗站长顺利上岗。

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年轻面孔走进岗位“去自学”[S2/]

在四川北路工作的黄啸(音译)也感受到了新年期间公共职位的变化。周六加班后,她习惯性地买了一杯咖啡,准备去图书馆,但当她经过关白街的第二市民站时,她改变了主意。“这里不坏。我通常只注意社区食堂。我没想到周末会开门。与想抢座位的图书馆相比,它离家更近,环境也更安静。”

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与经常去公共车站开展活动的老年居民相比,朝九晚五工作的上班族一直是公共车站的“稀客”。这个帖子在周末开放,也给了他们一个额外的自学和休闲的地方,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据悉,北外滩街的第三市民站和第二市民站已经实行了七天工作制。今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街道将把七天工作制推广到第一、第四市民站。

党的建设导致建立一个“周末红色站”[S2/]

北外滩街在丰富场地服务实力的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岗位自治”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岗位党建示范站“老书记工作室”的作用,积极搭建社区白领和老年居民交流平台,将岗位变成整合社区资源的“中央厨房”。

今后,北外滩街市民站将开展“老书记周末班”、“老书记轮班站长”等一系列红色创新项目,为辖区内业务繁忙的企业定制“周末派对班”,打造具有北外滩特色的“周末红色站”,不断提升车站服务内涵。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北外滩街道深化志愿者自治模式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