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邱虹作了主旨发言
杨浦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复旦大学和延吉新村街签署了合作意向
东方记者朱伯特。9月30日报道:如何让资源流入社区?也许答案可以在杨浦区延吉新村街找到。从“邻里中心”到“邻里社区”,延吉新村街一直在探索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群众的专业化。
今天,延吉新村街道居委会社区建设推介会召开。本次推介会由复旦大学、杨浦区社会工作委员会、杨浦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和延吉新村街道共同主办。中共杨浦区委副书记,中共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麦,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林彤,中共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龚培娟,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陈,区委办副主任刘鹏等参加了会见。
2010年以来,延吉新村街先后建成了4个“社区睦邻中心”和13个睦邻点,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居家人民俱乐部”。延吉邻里中心平均每年接待20多万人次,荣获“2014年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称号。其成功建设为杨浦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次睦邻友好社区建设推介会的主题,紧紧围绕如何深化基层治理,探索社区建设转型发展之路,打造多元治理的生活家园。延吉市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邱虹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她提出延吉市要“四抓五管”,即着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提高社会组织项目的运作能力,提高居民的咨询和审议能力,提高社会力量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充分发挥街道的整体作用,充分发挥居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功能,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各单位和企业的公益奉献作用。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在致辞中阐述了延吉从“睦邻中心”走向“睦邻社区”的原因,描绘了“温暖、开放、公益、善治”的景象,提出了建设睦邻社区的明确思路和目标。
会上,杨浦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复旦大学和延吉新村街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他们将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共同组织实施延吉街道社区建设项目。在推介会现场,街道职能部门宣称了睦邻社区建设项目的品牌,并将《睦邻社区建设项目清单》中的任务和职责以项目的形式移交给具体部门。
在这个微型论坛上,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人、专家和学者聚集一堂,讨论发展问题,并为睦邻友好社区的建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