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1字,读完约5分钟
据杨浦区新闻报道:杨树浦路640号,这个门牌号对上海船厂副总经济师葛军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这里曾是上海造船厂的浦西厂区,几代造船工人在这里默默奉献,创造了上海造船业的辉煌;现在,造船厂已经搬迁,它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地区在建设中的杨浦河畔部分。昔日的巨型造船厂将成为一个展示舞台,当年的车间也将成为一个艺术空室。
时间在流逝,这里的风景也在变化。河边总会刻上一些标记,就像你脚下斑驳油漆的锈迹斑斑的地面,你周围爬满藤蔓的工厂建筑,甚至是驾驶用的金属轨道,老式的登船梯和护柱...这些物品将永远提醒未来的游客,有一个工厂和一群工人应该被这座城市记住和传播。——葛军
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S2/]
葛军进入工厂时只有17岁。他是当时工厂里最年轻的工人。他的祖父解放前在造船厂工作,他是一名八等钳工。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造船厂工人,这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真正的“三代船舶”。
也许正因为如此,工厂里的年轻人称他为“葛老”——即使他也是个年轻人。三代人都在造船厂。葛军的记忆是他小时候的造船厂。他年轻时是个造船厂。现在他老了,心中仍有一个造船厂。
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葛军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造船厂是业内最大的修船厂."葛军告诉记者,对技术的追求贯穿于上海造船厂的整个发展历史,在技术创新中始终有着独特的地位。“敢为天下先”是船厂的精神和气质。
葛军曾经整理过上海船厂的资料,发现了许多“第一”。例如,中国第一个800吨浮船坞和上海造船厂生产的6esd76/160低速柴油机是中国第一台随船出口的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在中国引起轰动;1970年,一艘10000吨的远洋货轮“雷锋”号建造在一个3000吨的平台上。结果,那年8月30日发生了一场火灾。当船体基本烧坏时,造船厂的工作人员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修理这艘船并试图航行;1978年4月27日,上海造船厂建造的国内第一艘万吨级出口船“绍兴”下水;1984年6月,上海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个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仍在使用。
近年来,上海船厂还承担了龙雪号科研船的维修工作。“我第二次来的时候,它是一个黑色的船体,经过修理后变成了橙色。”葛军仍然记得这一点。
“在那些日子里,我能够在上海造船厂工作,所以说出来是为了保全面子。”葛军回忆说,它曾经承载了上海工业的辉煌,码头上闪烁的焊接灯光和耳边的汽笛声是几代造船工人的日常场景。
搬出去后,我害怕被“拆除”
迄今为止,造船厂生活的时间表一直铭刻在葛军的脑海中。即使走在空无人码头上,他在侃侃仍然可以说:早上7: 15去上班,骑自行车去陆家嘴旁边的浦东厂区,然后坐厂区内的专车去浦西,中午11: 30休息,去食堂吃饭;下午12: 15去上班,4: 15下班回家...
“我们工厂有自己的渡船。你听说过吗?”突如其来的反问暴露了这位老工人的骄傲。
2005年,这个拥有10,000多人的上海造船厂被完全拆除,并转移到崇明岛进行开发。经过一段时间从修船到造船的转变,浦西分公司也开始逐步搬迁,并基本搬迁到空,直到2014年左右。飞溅的焊接花不再出现,忙碌的巨型塔式起重机停止了它的“手臂”。突然,噪音安静了。
这种沉默表明了背后的变化。未来,这将是杨浦滨江东段的起点。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这里。他们不再是建筑工人,而是游客。
在码头上,葛军拍了一张船厂的照片,仔细研究了一番。这是一张黑白照片,过了很长时间似乎有点模糊,但他仍然可以看到造船厂在开始时的样子。
"这是我父亲在1961年拍的."葛军告诉记者。有趣的是,尽管一个摄影爱好者有多达九个光学胶片相机,但葛军在船厂里没有多少照片。"主要原因是造船厂需要保密."
那一年的黑白和我们面前的颜色相互辉映,但又不一样。时间空似乎停留在这一刻。葛军说,当他们离开时,他们最担心的是被“拆除”。
“滨江未来将建设成什么样?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葛伟告诉记者,但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员工都认为他们会“拆除并建造大型建筑”。他们没有反对。他们只是觉得,如果他们很抱歉,“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如果他们走了,这是一个遗憾。”
我很高兴现在看到预订
幸运的是,葛军和很多员工都很欣慰,滨河改造并没有完全抹去船厂的记忆,装配焊接平台将改造成一个露天展厅和一条缓慢移动的小道;旧工业时代的轨道、登梯和塔式起重机也将被保留下来。同时,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将为网站注入新的功能,形成新旧碰撞。
“这是物资装备部原来的办公楼,里面有变电站和路边行车道,都保存下来了。”葛军指点。远处有两个大码头,一个长200米,宽36米,深8米,另一个更大。未来,这两个“坑”将成为滨江区极其重要的公共空厅。踱步码头,脚下油漆斑驳的铁锈地面也是原来的样子,连消防车的停车提示都没有变。“为了防止火灾,这里过去是船厂的防火区,旁边的动力箱和系泊桩也是旧的。”
地上还有五块特别醒目的钢板,上面镌刻着解放初期船厂的前身——象升船厂、荣睿船厂、招商局船厂、连赢船厂和上海船厂的历史。这是新造的,只是让它变旧了,看起来并不奇怪,但它让人们觉得有点理所当然。
“有了这些,未来的游客将会知道这里曾经是上海造船厂的旧址,他们会想起那些努力工作、年轻有为的造船者。”葛军这么说。
杨浦河畔
百年工业记忆[/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