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4字,读完约2分钟
双阳路555号,占地面积257.89平方米,是延吉居民家门口的“一站式法律服务网络”。日前,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旨在尽可能满足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让居民在社区之外找不到“法律援助”。
中心一楼“法律咨询接待室”提供法律门诊、法官咨询、公证、法律援助受理等服务;二楼“法律文化活动中心”主要提供法治系列讲座、社区工作者法律培训、法律文化沙龙和基层法律论坛;在“公益法律服务区”三楼,将不定期举行模拟法庭、庭审等活动。
中心开业当天,记者从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看到,前来咨询的居民络绎不绝,律师们耐心倾听,一一解答。对于不便亲自交流的居民,大厅向导将带他们进入空私人房间进行咨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前街道上有司法机关,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居民律师每周的公益接待时间较短;社区普法的内容大多是教条式的、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居民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产品供给与居民实际法律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基层司法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到限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要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运行,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基层法律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也是社区法律服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此举是为了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居民适应性”。街道依托专业优势,组建了由专家法律志愿者群体、高校法律服务智库、社区法律服务组织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努力在社区法律服务中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在居民家门口建立“一站式法律服务网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多次提到法治建设,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法治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延吉新村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延吉立足现实,打造了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法治法律服务窗口,使之成为居民的“法治法律服务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