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2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杨浦区江浦社区敬老院成立。位于洪飞路777号,占地300平方米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拥有12张长期护理床位,可为附近居民提供半护理、全护理等老年人专业服务。住在姚家桥小区的张阿姨常年膝盖疼。在经历了专业康复老师的治疗后,她说:“感觉很好,在家做康复治疗也很方便。”
据介绍,江浦路街道作为一个服务于市、区两级老年人的实践项目,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积极筹备敬老院的建设,并率先在全区首次引入第三方专业组织——“关爱”。老年护理之家成立后,实行短期入住和居家护理的运行模式。护士、康复教师和护理人员配备24小时服务,如保健预防、家庭护理、日间护理和短期委托,可满足社区残疾人和痴呆老人的多样化护理需求。
“爱心关怀”运营总监严金伟表示,在提供服务之前,“爱心关怀”将上门评估,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寻找合适的方式:为仍能自理的老年人,防止通过残疾和痴呆传播知识。和训练,延缓社区功能衰退引起的残疾和痴呆;对于轻度和中度家庭残疾的老年人,利用老年护理之家的专业护理力量,为其提供家庭护理服务,以维持或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并延迟其进入机构;为家中有中度或重度残疾(轻度精神错乱)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寄养服务,这些老年人已从重病中出院,但无法立即回家,以便延长家庭护理服务的生命周期,并通过为其家庭提供临时护理减轻使用公共资源的压力;为了给社区中有中度或重度残疾(轻度痴呆)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这些不同的老年人护理方式将根据服务需求无缝连接。这种服务模式打破了of/きだよ/,mechanism和体制的障碍,将服务从养老院扩展到了居家。
“护理+智能”是敬老院的又一亮点:每个老人都会佩戴一个智能手环,不仅可以实时定位,还可以记录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和持续时间;智能护理床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调节床垫的高度和曲率。床边的护栏也可以升降,作为老年人训练和行走的平衡杆。“爱心护理”将通过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和推送工作订单,护理人员可以在空服务的闲暇时间通过“抢订单”提供上门服务,也可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一位老人在这里有两张床,一张给我们,一张给老人的家。”严金伟介绍说,“家庭护理”是可能的,方法是在老年人家中放置护理床,并将机构服务“复制”到家中。
该街道负责人表示,与仅提供12小时服务的“社区护理站”和“日托中心”相比,老年护理之家功能更多,服务更全面。更重要的是,它位于社区内,既方便了儿童的频繁探视,也让长期的看护者可以喘口气,真正做到“尽快出门,抬腿回家”。接下来,街道将根据现场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宣传长期护理保险,加强对养老院的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