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0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湘阴路491弄的一片闲置多年的绿地,被改造成了五彩缤纷的“父母和孩子的大象乐园”。在六个功能区,不同年龄的孩子不断地玩耍和欢笑。这种久违的兴奋让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旧社区在今年冬天复活了。所有这些变化都来自专业设计师。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不要以为设计师只关心城市里高大的现代建筑。凭借汇聚同济大学和该地区众多设计单位的优势,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旧住宅小区的更新改造已成为杨浦区的一种趋势。

今天上午,同济大学的12位规划、建筑和景观专家被正式任命为杨浦区的社区规划师。在未来的三年里,他们将扎根于自己的地方社区,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社区更新项目,如公共空房微更新、“黎姿工程”和睦邻之家。现有12个镇和12名社区规划师,“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成为杨浦社区建设的常态机制。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微更新将闲置的绿地变成了亲子乐园

湘阴路491弄居民区建于1993年,居民多为老人和儿童。社区里有两个集中的绿地。中央绿地设有亭台楼阁和健身设施,居民经常使用。北方集中绿地规模小,树木多,日照少,利用率低。社区中的大多数健身设施都是成年人的“大型”设备,儿童缺乏活动场所。许多居民提出,他们希望将北侧的绿地改造成户外亲子活动空儿童室。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去年3月,杨浦区国土资源局推荐湘阴路491弄绿地改造项目作为2017年“漫步上海-社区空房微更新计划”的试点项目,最终选择了由设计师潘燕琴团队设计的“大象亲子公园”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一个科学有趣的“大象亲子乐园”终于出现了。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当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社区时,我们发现这个社区周围有三所学校。社区里有更多的孩子,但没有活动的地方。”设计师潘燕琴告诉记者。“大象乐园”充分考虑了居住区绿地的场地特征,以日照分析作为场地布局的依据。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空室分为六个区域:入口区、幼儿游戏区、大龄儿童游戏区、亲子生态园、家长住宿休息区和垃圾分类科普区。划分区域后,遗址呈现出大象的形状,因此得名“大象天堂”。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社区项目不同于过去的开发项目。有必要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使活动场地成为儿童与同龄人互动的场所,成人可以在这里交流和休息。”考虑到关爱家长的需要,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了场馆的活动设施和休息场所,同时改造了绿地旁的垃圾桶房,将布局从“I”改为“l ”,重新设计了屋檐形状,改变了气流方向,改善了亲子公园的空空气质量。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团队亲自参与了施工过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下午,当设计师们将彩色爬行物系在活动场地新建的滑道上时,许多居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帮忙。一位老妇人说:“我很擅长织毛衣。”我来帮你。”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帮忙,每个人都说:“你把这个活动场地设计得这么好,我们一定要珍惜它。”社区微更新项目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参与了社区建设。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一对一的“配对”来指导更新项目的整个过程

上海市中心仍有许多这样的老社区,它们的社区广场、街道和其他空公共房间因年事已高而日渐衰败,失去了开展社区公共活动的功能。城市改造不能只关注大规模拆迁和大规模建设,细节的微观更新可以提高旧社区的质量,体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四平路街,一个由同济大学规划师设计的公共雕塑、生长椅和电话亭的博物馆。全是黄色和锋利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杨浦通过“大规模调研”走访群众,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每个社区规划师与杨浦的一条街(镇)配对,为街(镇)社区更新工作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社区规划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社区更新项目的设计质量,如公共空房微更新、黎姿项目、好邻居住宅等。指导更新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参与问题调查、提案、政策理念宣传、群众动员和协调、监督实施、活动组织和项目长期运行维护等各个阶段。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多年来,杨浦区高校的科研实力一直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济大学的许多设计师对社区进行了深入的培育,为社区更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济大学风景园林教授刘月来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在上海9个区完成了29个城市微更新项目,其中大部分在杨浦区。他说,这个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材料空的房间布局,而是一个“石头”,激起成千上万的波浪,刺激所有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成为社区规划师后,他说他将继续培育社区,继续城市规划师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社区规划师受聘后,将定期与街道(镇)进行沟通,指导街道(镇)开展急需改善的旧社区、社区内部公共空室、街道拐角公共空室、慢行系统等。社区规划师可以优先设计具体的更新项目。

社区规划师的选拔和任命通过自愿报名和筛选的方式进行,从同济大学相关教师和设计师中选拔。通过社区规划者和街道(城镇)之间的双向选择,规划者和街道(城镇)是成对的。最后,区政府和同济大学签订了一份社区规划师合同,并向受聘的社区规划师颁发为期三年(2018 -2020年)的聘书。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设计为社区生活注入活力

杨浦有12个街道和城镇,每个社区的环境不同,居民的需求也不同。社区规划师根据他们的专业和研究领域被分配到不同的社区。王洪军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要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这次他被分配到定海路街。“定海路街有许多历史建筑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环境。市区重建不但要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更要活化和利用它们,以丰富社区的未来发展。”王洪军说。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与建筑和社区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学专业的起点是研究人与空.的关系让城市规划者重返社区,通过专业干预来振兴社区生活,这是一个挑战。这也是规划师努力的方向。"

目前,上海的社区生活需要通过公共空厅来改善,而微更新项目往往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王洪军说,参与社区更新也能给建筑规划学科带来新的视角。作为一名规划师,他将来不仅会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具体项目,还会探索与当地社区更紧密的合作方式。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雷庆过去曾带领学生团队在上海完成过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该制度出台后,规划师的责任、权利和资金支持将更加明确,各社区之间将形成横向竞争。”徐雷庆指出,杨浦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引入了“社区规划师制度”,使得原本相对分散的城市更新项目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有了制度保障,项目申报、设计和决策过程将更加顺畅。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在过去,学生被带去做项目,在未来,居民被带去做微更新。“街道层面的社区更新仍应以街道为平台,以设计师为导向。”接受任命后,徐雷庆的第一步将深入平凉路街道,在那里他负责调查社区的人口构成,寻找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项目,并通过项目与居民进行沟通,让居民共同参与。“平凉路街上有很多老居民、老社区和老房子。有许多文化事物可以被发掘和更新。空.在这方面仍有很大发展”徐雷庆指出,社区更新不仅着眼于公共空的提升,而且形成一种效益,实现居住环境、就业环境、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体提升。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今天之后,杨浦区和同济大学将联合对各街道(镇)的在职社区规划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组织社区更新竞赛。社区内将不时举行各种总结会议或微型论坛,分享杰出的成就和工作经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微更新有了专业设计力量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