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5字,读完约5分钟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是一部与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量超过900万吨,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果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不能持续实现,“垃圾围城”并不是危言耸听。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1月28日下午,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留出半天时间让代表们审议法规草案,然后他们将集思广益,再次修改草案。

如何在公共场所设置垃圾桶?如何重建回收系统?在杨浦代表团集体审议现场,如何确保今后法规的有效实施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殷、、、方守恩、、、谢建刚、魏伟明、高德义、于新辉、肖月华出席审议。

“我完全同意这个规定。”上海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建刚表示,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上海城市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又迈出了一大步,体现了上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心,增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独创性和长期正常管理的恒心。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本规定通过地方立法落实了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制度,规范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全环节,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未来的实施,谢建刚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要提高源头分类的有效性,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区为出发点,从源头上提高干湿垃圾的投放精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深化区、街、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加强联合执法检查。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据悉,自去年以来,杨浦区按照全过程分类的原则,率先在全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去年的实践,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行动,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目前,1496个垃圾隔间的标准化改造已经完成,3万多个分类垃圾容器已经分配到硬件基础较差的居住区和公共区域。147辆垃圾收集车的分类标志已经标准化,121项社区回收服务已经完成。成立了分类指导员、分类员和监督员三个小组,成立了行业委员会和居委会。新江湾城市街正在全力打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如管理责任主体重视不够、源头分类质量不高、社会动员不足等。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提交市人大的法规(草案)确立了不同部门结合、不同部门优先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责。许多基层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该法为基层推动垃圾分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施基础。《条例(草案)》不仅明确了生产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主体,应当将生活垃圾放入相应的收集容器中,还建立了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并根据单位、居民区和公共场所的不同情况确定了相应的责任人,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连清指出,在试点初期,一些物业公司不愿承担分类责任。这一次,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了住宅小区的管理责任:住宅小区是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管理;如果由业主自己管理,业主是管理的负责人;在农村居民点,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依照前款规定不能确定管理责任人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确定管理责任人。“立法为街头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但立法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居民困惑的问题,如如何实现湿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回收,也要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让居民充分了解前端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区委书记、民政局局长伊名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他去九份的时候,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但是很少看到垃圾桶,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自愿拿走垃圾。“可以看出,营造环境氛围非常重要,法律是一种硬约束,宣传是一种软手段。要软硬结合,强化垃圾分类氛围,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对儿童、白领、老年人等不同群体进行灵活生动的宣传引导。”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上海城市垃圾分为四类:有害垃圾、可回收材料、湿垃圾和干垃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遵循这一分类标准。针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许多代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马乐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公共场所有两种垃圾桶:可回收的和干的。橘子皮应该扔在哪里?”他建议,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标志应更容易理解,如用“易腐垃圾”代替“湿垃圾”,用“其他垃圾”代替“干垃圾”。

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此外,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mti中心主任李梅指出,四分法是不合理的。“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被平行地分成不同的类别。问题是干垃圾不能回收吗?建议将玻璃瓶与干垃圾分开,并进行回收。”市人大代表、致公党杨浦区委书记、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指出,目前干湿垃圾的比例为6:1,这可能会导致在实际实施中干式垃圾桶的使用不足,应充分考虑并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容器的设计。目前使用最多的干湿垃圾桶是黑色和棕色,颜色相近,识别性差,不利于老年人和夜间使用。建议提高不同类型垃圾桶的色彩设计的对比度。市人大代表、街道开鲁新村党委书记、开鲁一村小区党支部书记范建议,鼓励商品生产企业设计生产易回收的产品包装,在包装上标注回收分类,限制过度包装,做好源头分类工作。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区:垃圾分类不是举手之劳是系统工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