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2字,读完约4分钟
江浦路街道辽源新村社区建于1957年。这是一个由十多个单元资助的联合公共租赁房。随着岁月的变迁,一排排整齐的双层建筑已经破旧不堪。无休止的私人建设使人们看不到社区的原貌,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能有效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要求旧的改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现在,好消息来了。根据杨浦的目标“完成7000个老年家庭的收集和结束6个基地”,这个62岁的“老人”社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开始收集老年家庭。
据老改革办介绍,160街坊辽源新村基地东起许昌路,南至洪飞路,西至洪飞路722弄,北至辽源西路,占地面积约28892平方米,943户,1132户。基地规模不大,但对杨浦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老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杨浦计划在去年收集5028户家庭和141200平方米的旧区改造和关闭6个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在160个街区推进旧区改造的新机制。
走进辽源新村249号,这栋两层小楼的一楼是70岁的吴保军和他弟弟的家。一个房间被两个家庭用木板分隔成两个房间。前半部分是我弟弟用的。它已经租出去了,后半部分是吴保军老两口的家。“1959年,我们的五个兄弟姐妹随父母从宁波来到上海。我父亲在长阳路通北路的压铸机械厂工作,他花钱买了它。
1966年,18岁的吴保军来到新疆,然后在陕西省旬邑县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他才回到上海。后来,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吴保军带着妻子和小女儿回到了童年。他长大的地方,“当时,房子被分成两个房间,只有12平方米的空.不可能,我在房子里建了一个阁楼,我的老父亲住在下面,我们的丈夫和妻子和他们的女儿住在阁楼上。阁楼离屋顶只有半米高,我只能坐在里面躺着。”
旧社区恶劣的生活环境是不言而喻的。吴保军的爱人陆燕燕回忆说:“2003年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环境很差。我们看着老鼠沿着门的顶部爬上阁楼。辽源西路管道改造前,下大雨时,地板会出水。我们上厕所已经很多年了,只是最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善……”
吴保军说:“别看现在的社区很寒酸。那些年我刚搬来。辽源新村是个好地方。这条路又直又宽敞。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小花园,可以种各种各样的花和蔬菜。社区里还有托儿所和食堂...那时,每个家庭有7到8个孩子。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可能很拥挤。后来,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结婚了,有了孩子,有了房子。
如今,社区里的道路已经变成了狭窄的小路。最狭窄的地方只能让人们侧身通过,停下来抬头看看。空路的一半,每户人家的天篷要么是相邻的,要么是交错的,只有一行天空照耀着;被无人看管的花坛随意弄干的厕所表明,这里仍然有很多居民每天都要带着厕所去公共厕所;墙上不时出现的“不准乱扔垃圾”的标语反映了社区的日常环境状况...
“我们期待着能够早点换房,住进宽敞的新房子。”吕燕燕说,随着小女儿的结婚和老父亲的去世,房间里只住了两个人,但夫妇俩还是分开睡了。“如果下面的床加宽了,就没有地方放桌子了。两个女儿只能分开回来看我们。今天来你家,明天来我家,新年也一样。如果你们聚在一起,就没有地方坐了。对我们来说,旧的改革是一个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机会,我们完全支持推动旧的改革工作。”
旧改是杨浦最大的生计,辽源新村社区居民旧改愿望的实现日益临近。据悉,目前,上海房地产集团下属的上海旧城改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正准备与杨浦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开展160个街区的前期推广、风格评估、方案制定、资金筹措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