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7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五角场街郑同路118弄5、6、7号和100弄27号的四栋老房子开始安装电梯。这个“大喜事”让社区的居民欢欣鼓舞。
郑桐第一住宅区共有8个社区,包括70个、100个、118个、95个和131个。118、100、70和131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老式的公共房屋,有一个梯子和三个家庭,没有电梯设施。老年人不能走楼梯,婴儿出门使用婴儿车下楼也不方便。“我快70岁了,家里还有一个90岁的老人。这位老人每次生病去医院,都要背着家人。没有电梯真不方便。”住在郑同路118弄7号楼的赵阿姨说。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7月,住在郑同路100弄27号楼的居民就率先提出安装电梯。因此,郑桐一号小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决定通过小区居民协商讨论平台“白脑会”会馆集思广益。在与居民沟通后,27号楼的领导立即产生了一名领导,27号楼成立了一个安装电梯的自治小组,该小组征求意见、筹集资金并与电梯公司签订合同。
然而,许多事情出了差错,居民们在项目审批中遇到了“路障”。正通路100弄27号楼,是整个社区的最后一排,临河。在审查电梯初步方案时,有关部门提出“外部电梯必须离河6米”。然而,由于社区的特殊结构,建筑前的绿化带离河只有6米远,所以考试不及格。“安装电梯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每个人在早期都做了很多准备,只是为了让它成功。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大家的努力不能白费。”郑通路100弄27号楼的居民贾敏说。
因此,郑桐一号“白脑会”会议厅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经过与电梯公司的多次讨论和与27号楼居民的协商,决定改变计划,将原来的方形电梯外形缩小为矩形梯箱,使最终上报的数据距离河流6米以上,最终通过了审查,项目顺利立项。“我们率先在27号楼安装了电梯。看着楼下封闭的建筑工地和忙碌的建筑工人,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再过三个月,每个人都将享受到电梯的舒适和便利。”贾敏说。
“在审批郑通路100弄27栋方案的过程中,看到政府鼓励安装电梯的政策奖励后,118弄5、6、7栋的居民迫不及待地想参与进来。在这三条走廊安装电梯也很快获得批准。”五角场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郑桐一号住宅区设立了电梯安装工作室。通过讨论沙龙,引导其他走廊推动电梯安装,并对后期运行维护事宜进行讨论,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电梯安装管理模式。
据悉,五角场街地区有105个老社区,其中80个走廊愿意安装电梯。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梳理各社区的基本情况,借助杨浦区的网上“好街坊会”和五角场街的“白脑会”会馆,引导各居住区进行网上和网下的居民评议,探索旧公房自下而上安装电梯的流程图,以利于更多居住区的申报,推动旧社区电梯安装走出“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