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姐姐,你不能拖着走,我会陪你去医院看病的!”
“这个内阁在这里肯定行不通。居民步行的空房间变得越来越小,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杨浦区江浦路社区,有一群平均年龄为68岁、穿着红色背心的“热心叔叔”。他们整天挨家挨户,进进出出,被居民们称为“江浦叔叔”。
5月9日,“江浦叔叔”志愿者团队在江浦路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大会和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大会上被区领导点名表扬。
据报道,“江浦大叔”志愿服务队是在2013年成立的社区巡逻队的基础上组建的街道品牌志愿服务队,目前有75人。平日,他们深入社区,在住宅区、主次干道、后街和服务窗口进行参观、检查、调查、监督和宣传。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协助居民区做好社区环境整治和走廊环境治理工作,及时收集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相关问题,调查走访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最近,我们主要在社区推广废物分类。这项工作不容易做,居委会上门宣传,有时很容易引起居民的不满,甚至引起争吵。但我们作为居民的朋友说话,说话比居委会更有力量,他们可以听。”“江浦叔叔”志愿服务队的刘家洛夫告诉记者,在该队的努力下,江浦路街道五环社区的垃圾分类率已达到7%至80%。
刘古洛夫认为,居民之所以能听到“江浦叔叔”志愿者的话语,是因为他们的日常努力。团队成员通过通常的关心和细心、免费按摩等方式与居民成为朋友。“不久前,在金上海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甚至去居委会大吵大闹,因为她不了解垃圾的分类。得知她身体不好后,我们队的志愿者孙经常来看望她。有一次她生病在家无人照顾,孙陪她去医院看病和配药。两人成为朋友后,老奶奶可以听单词,慢慢理解垃圾分类工作。”
在江浦路街,“江浦叔叔”志愿者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榜样,许多居民在提到他们时都会竖起大拇指。通常,当他们在社区见面时,居民会热情地迎接他们,并向他们反馈自己社区的问题。
据悉,“江浦大叔”志愿服务队已经自发形成了严格的分组工作机制。目前,一个由74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组长每月定期召集片区成员开会,总结检查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每月按时将检查结果上报街道文化办,形成文明创建自查自纠的工作机制。
“我们现在每周至少要参加三次,从每天早上8: 00开始,到下午4: 00结束。”孙说,虽然他已经从杨浦区江浦路街搬到其他区居住,但他还是经常来这里参加活动。“我觉得加入团队后,生活更有乐趣,我在以后的岁月里精力充沛。”如果有一天我不来,我会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