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6字,读完约7分钟

这座位于郭芙路51号的小楼曾经是复旦大学的第九宿舍。它静静地立在一片茂密的绿色中,看起来平淡无奇,就像它的前主人陈望道。许多年后,人们可以感觉到一股深水的气息。

第一,《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国译者”[S2/]

毛泽东曾经说过:“有三本书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信心。”其中之一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891年,陈望道出生在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和中央大学,完成了法律、经济、物理、数学、哲学、文学等多个专业。最后,他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19年,他回到中国,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语文老师,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冬春之交,陈望道收到了《上海周报》的一封信稿和一份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不久,他回到家乡分水堂村,开始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陈望道根据《共产党宣言》的日文版和李大钊从北京借来的英文版完成了该书的翻译。翻译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陈望道的妈妈给儿子送来了粽子作为零食,外加一盘红糖水。过了一会儿,妈妈来拿筷子,惊讶地发现她儿子的嘴是黑色的,但红糖完好无损。老人又爱又生气:“吃完了,这糖甜吗?”陈望道仍然没有意识到,他没有抬头。“真甜,真甜。”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描述:陈振新捐赠了翻译陈望道声明书所用的笔墨

描述:展厅内陈望道翻译宣言现场修复壁画

1920年,陈望道带着他的翻译去了上海。但是,由于当局的调查,《每周评论》不能连载《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党组织只能秘密在复兴中路李成玉12号设立“心有印刷厂”,秘密印刷《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封面上有一尊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像,上面写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马格斯和安格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定价如大海的一角。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刷上的疏忽,《共产党宣言》的标题被印成了《共产党宣言》。这个错误在9月份重印时得到了纠正,马克思的肖像从红色变成了蓝色。翻译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上海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初出版地,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国翻译家。如今,旧居一楼展示了陈望道和《共产党宣言》的许多细节,值得走进这个老地方的每一个人欣赏、思考和回味。

描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版

第二,新中国复旦大学首任校长

描述:校长任命书等。

陈望道是复旦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20年,他去复旦任教,并担任中国文学教师、中文系系主任、新闻系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从1952年到1977年,他成为复旦大学的校长。有了近50年的陪伴,这所高等学府留下了大量关于他的历史资料。目前,复旦档案馆已移交了404份由复旦几代人精心整理的相关档案,并在故居展出,其中包括陈先生来复旦任教时的工作照片、1963年复旦提倡学风的报告、剪报、校报上发表的“复旦十年”文章、北碚成立新闻系奠基时的照片等。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描述:陈望道用过的旧东西

陈振新(音译)是陈望道的儿子,也是复旦大学的前物理学教授。据他说,在20世纪50年代,这座故居只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周是围墙,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农田。“郭芙路51号,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多达10个大大小小的房子。当时,陈望道,一个三口之家,不愿意搬进新房子。后来学校再三解释,答应把学校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搬到郭芙路5号楼底层,问题就解决了。”。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陈望道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他把房子的一楼布置成了语法、逻辑和修辞实验室。大客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东边仍用作客厅,另一部分在西边,原来的小客厅用作实验室的办公室,分配室和衣帽间用作实验室的材料、书籍和报纸的储藏室。这是中国最早的高校语言研究中心,后来成为复旦大学汉语研究所的前身。二楼有一个大书房和两间卧室,方便情侣们晚上学习。陈望道任校长期间,组建了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校务委员会;行政办公会议(后来改为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的最高执行机构。在完成了校务和教务建设后,他提倡科学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学风。在他的提议下,复旦大学开始实现在1954年校庆的同时举办科学报告研讨会的创举,这一创举一直延续到今天。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三。今日家乡[/s2/]

图片说明:旧居原貌及修复后的对比

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它最初是一个工商业者的住所。1952年陈望道任复旦大学校长时,复旦大学是他的官邸。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面朝南,砖混结构。二层到三层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东南角是一个两层的圆筒,上面铺着绿色的管状瓷砖,让人想起“大上海计划”中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仿古屋顶。檐口下有一个连续的半圆券,这是上海西班牙风格建筑中常用的。设置黑色钢窗和淡黄色水泥刷墙。整个建筑倾向于现代风格。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描述:屋顶瓦片

陈望道故居于2011年被列入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宣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翻修之前,这栋建筑被杂草包围,房子里堆满了杂物,门面老化,无人居住。从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该建筑已完全修复。复旦大学的基础设施部门已经统计了几个简单的计划,召开了许多研究会议,甚至邀请远方的老邻居一起回忆细节。该项目基础设施部负责人表示:“老住宅的修缮方案已经过文物部门和专家的严格评估。即使在一扇腐朽和损坏的木门被新门取代后,新门也必须经过特殊处理,以增强游客的历史替代感。“根据陈望道的亲戚、学生和老邻居的记忆,不仅整栋楼被修复得很旧,而且小楼周围的环境细节,如树木、草坪和水泥地面,都被尽可能地修复了。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在保持建筑基本原貌的情况下,室内空厅也得到充分利用。一楼的展览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文翻译和影响,主题是《宣言》的翻译和信仰之源,主要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和陈望道的翻译故事,包括《共产党宣言》。在二楼,大师想展示陈望道的生活(“世纪大笔,一代大师”展览)。从一楼可以看到王道书房,陈王道的蜡像放在靠窗的桌子上,让人突然觉得他的声音很饱满。此外,陈望道夫妇的前卧室改为生活展厅,三楼设有书法室和图书馆。1977年,在去世前,陈先生告诉他的家人把他的数千本书和书架捐给复旦图书馆。

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描述:左:一个新的印刷办公室;右:三楼的图书馆

参观完之后,别忘了主楼后面的车库电影院。在这里,观看纪录片《陈望道大师》和《信仰之源》,重温你的人生,只需不到30分钟。

描述:陈望道和妻子在旧居前合影

描述:旧住宅的整体布局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陈望道旧居——静静伫立多年 它愈发使人能感受到静水流深的气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