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上海接待海外人员的任务是突然的,时间又短又重。接到任务后,洋浦紧急抽调46名政府干部、10名医务人员和30名警察组成机场执勤支队,克服各种困难,迅速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接收任务高效运行。
快速动员和精心安排
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按照“对外防进口,对内防扩散”的要求,对来自重点国家的入境人员的隔离和控制将从社区推进到机场。杨浦紧急制定了工作计划,成立了入境人员接待组,形成三个工作界面:机场团队、地区协调中心和街道联络官。包括政府官员、医务人员和警察在内的86名工作人员被选来建立一个机场警卫队,地区协调中心和街道联络官24小时值班,检查机场信息并落实他们的居委会。同时,成立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社区民警、外语志愿者和当地居委会干部组成的“四人小组”,根据机场分配信息,及时有序地做好社区接待和居家隔离观察工作。
接受海归的程序是什么?据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返乡旅客按地址到达杨浦区配送中心后,需要向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出示护照、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等证件。工作人员将根据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上的具体地址联系街道居委会,告知其大概的出发时间。之后,一名警察会护送乘客到停车场,然后和乘客一起乘公共汽车到门口。然后把乘客交给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这样整个过程就没有外界的接触;对于有私家车接送的乘客,乘客和私家车司机都需要在《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私家车登记表》上登记个人信息,同时通知所在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会跟进,在家进行家庭隔离。
在停车场,杨浦配备了开往袖手旁观的公交车,并护送乘客回家。公交车司机每天严格按照防护措施进行温度测量。公共汽车交付给乘客后,将进行严格的定点消毒。此前,浦东机场第三组唐庆丰对两位公交司机提出了调整建议,根据来沪人员的到达密度,进一步错开运营时间,以确保“候人”,避免形成“候车人”。
耐心、细致和热情的服务
因为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所以在调动的班子成员中有很多年轻干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有一定风险的人,年轻干部难免有些不安。虹桥机场第一组组长赵培军担任团队心理辅导,并邀请团队成员自掏腰包喝咖啡。在机场等候客人时,他与团队成员一起举办了一个论坛,鼓励团队成员面对困难,调整心理状态。浦东机场第一组组长田春景对组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出“提高政治地位,共同努力,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做好保护工作,不掉队”的要求。经过团队领导的组织和动员,各工作组适应了工作角色,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先戴帽子,然后戴面具……”在分发点,每个工作人员都全副武装,并根据二级保护标准穿戴全套防护服。单件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虽然员工长时间工作后很快会感到闷热,但为了节省材料,配送点的员工选择尽量避免去厕所,就像一线医务人员一样。
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选拔的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在知识结构、年龄性别、专业特长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配合。”来自长海路街道的周明被分配到虹桥一组做一名日常登记工作。由于精通韩语,他被市应急局临时抽调到闵行、长宁、黄埔等区帮助翻译,为韩国游客提供帮助,讲解政策,平复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报名效率。
受此启发,民政局专门安排杨浦区和普陀区共同工作,互相帮助。一位从日本返回的老年旅行者在接受工作组的送餐和登记帮助后,感受到中日两国在处理疫情方面的差异,并多次称赞这种做法,说这样做对祖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