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在杨浦举办了三场展览,给观众带来了具有档案特色的文化体验和精神启迪。
今年6月9日是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建造的,人民的城市是为了人民——档案见证小康之路”。2020年,上海国际档案日杨浦分会宣传活动在区档案局(厅)举行。现场,“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建造的,人民的城市是为了人民——档案见证小康之路”“保护家园,共克时艰——杨浦抗疫故事”。此次活动首次采用了“云中直播”和“云观展览”的方式,给异地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精神启迪。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杨浦河畔时,提出了“人民城市是人民建设的,人民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的重要思想。区档案局(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杨浦重要讲话精神,启动了“人民城市为人民——档案见证小康之路”主题展和珍贵档案展。通过在档案中讲述故事,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的道路上。杨浦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杨浦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转身向前冲,筑起一道“铁墙”来预防和控制疫情,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仪式上,区卫生委员会、石东医院和区书法家协会向区档案馆捐赠了杨浦区医疗救护队成员的签名防护服、石东医院医疗救护队的照片和录像,以及防疫题材的书法和版画作品。近100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石建起、石东医院湖北省援外医疗队成员胡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亲手创作的抗疫故事、抗疫日志等重要作品的手绘图画书。
区档案局(图书馆)从这些捐赠的档案中精心挑选,制作了《杨浦抗疫故事图画书》展览,描绘了温暖的杨浦抗疫故事,展示了杨浦党员、干部和群众舍己为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情怀。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区档案局(馆)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杨浦党史档案的通知》。与此同时,征集通知同时在“最让人想起杨浦”微信公众账户、上海杨浦门户网站等平台上发布,社会各界广泛征集。
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网上观众的好评,扩大了“国际档案日”品牌的受众和社会影响力。观众可以通过云端直播平台首次收听“云观主题展”的档案故事,了解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感受千变万化的时代风云,感受千变万化的生活情趣。
杨浦区档案馆(靖宇东路269号)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节假日除外),上午9: 00至晚上11: 00,下午2: 00至下午4: 00。请提前出示您的申请代码,团体参观人数不得超过20人。请提前致电021-31075399× 8020或8037预约。
复旦大学举行防疫档案捐赠仪式
复旦大学档案馆展示了一套防护服、一个签名、一面队旗、一张照片和一个装满防疫标志的手提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防疫故事。6月8日,复旦大学档案馆举行了“真诚造福明道,爱心同行”的防疫档案捐赠仪式。
自今年2月开展防疫档案收集工作以来,复旦大学档案馆已收到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实物档案64份、电子照片1275张、视频440个、音频100个。其中,华山医院副院长、华山医院支持的武汉医疗队总指挥、上海医科大学1986级校友和电台播出的《语音日记》,以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北医疗队医疗队和上海医科大学1996级校友石分别在手术衣、身份证、纪念邮票等实物和录像上签名,均属珍贵。
"这张照片是在开往武汉的高速列车上拍摄的。""这张照片显示了我们是如何进入避难所的."…马鑫这次向档案馆捐赠了大量档案,他讲述了捐赠的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多亏了学校的培训,也多亏了档案室收集了这些档案,现在我的防疫档案可以进入西藏学校,成为后人的记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耀。”马鑫说。
“防疫档案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容值得挖掘、整理和研究。”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档案背后的故事值得深化和提炼,可以作为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