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虹口区消息:一大早,提篮桥街道城管中队的刘国现来到唐山路进行检查,他把手机放在靠近nfc传感器的地方,用预先安装的服务通讯软件进行了登记,并上传了到达照片。之后,他去了余杭东路的值勤点,每家商店都检查是否有新的违法现象,并按照同样的步骤签到。
据悉,为了改变粗放式的“消防”执法模式,虹口区从去年开始建立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率先在全市试行“互联网+智能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利用服务沟通等技术手段探索城市管理执法的专业化、精细化和制度化。自今年开展“四乱一乱”专项整治以来,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已显示出其过人之处。夜店和流动摊贩在全区已基本消失,六种跨门经营100%得到规范和整改,各类市民需求约3000项得到处理,同比下降48%,成效显著。明年,服务通行证将升级到2.0版。
大数据构建了城市管理版的“黄页”[S2/]
"虹口区任何一家商店的详细资料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找到."一个城管人员用电脑随机开了一家店,房子的主人、承租人、实际操作者、是否有合法执照、店员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如果存在非法现象,您可以在第一时间追溯到源头。”
据悉,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数据库是“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的基础工程。在过去的半年里,虹口区城管执法局经过精心安排,共收集了11321家经营性门店、633条户外广告信息和37879条违法建筑信息,并建立了一个门店和一个档案。“这就像城管版的‘黄页’。如果有情况,你可以跟着地图走,执法的效率和主动性都大大提高了。”
动态跟踪“标准化”的整个过程
"建立一个数据库和互联网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虹口区城管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磊告诉记者,虹口区已经为每个城管队员配备了服务终端,并安装了智能城管软件。该软件包括五个类别和35个小项目,并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和评估玩家。团队成员可以每天在软件上检查当天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包括工作时间、检查区域和管理要求。“以前上街很容易被弄糊涂,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服务已经清楚地解释了日常工作,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了。”一名城管队员告诉记者。
同时,服务沟通也规范了执法过程。提篮桥中队队员吴伟农发现,惠民路的一家炸鸡店非法开店。他首先在服务通行证上备案,上传现场照片,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商店坐标。该软件提示教育劝阻,立即纠正,警告和惩罚等。吴伟农点击“立即更正”,并在家中接受采访。与此同时,这一处理信息已经出现在总指挥部的服务通讯平台上。
“标准化”管理强调公平和公正[/s2/]
"智能城市管理填补了城市管理执法的漏洞,就像修补软件一样."李磊告诉记者,“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后,执法的片面性和随意性就不复存在了。”他向记者展示了服务通信系统。每个队员的出勤、迟到、请假和轨迹都清楚地显示出来。“它不受工作区域、人员实力和地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合规性是持续的。”同时,借助无私的数据,服务链接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平台,受到了城管队员的欢迎。
据了解,明年将推出Service Pass版,不仅实现与“12345”、“12319”和街道网格数据的无缝连接,还将逐步建立工作数据自动分析比较系统,随时分析城市面貌和环境,监控道路执法动态。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配合服务通行证2.0版,初步建立了培训中心、指挥中心和科技支持中心,配备了无人机、全球视野、执法记录仪等执法工具,“技术+系统”使城管执法更加强大。“专业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已接近完成。接下来,我期待着服务通行证2.0的正式发布。”李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