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60字,读完约12分钟

近年来,虹口区坚持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在文化方面,作为虹口的名片,虹口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通过继承和创新而发扬光大的,这使得这块金字招牌更加辉煌。文化领导力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很突出。比如,关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鼓舞了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多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精神文化内涵;围绕“党的诞生地”工程,红色文化的庆祝和传播有一个“传动轴”...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发展也很显著。教育产业稳步发展,成立了10个办学团体(联盟),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全面实施“11253”家庭医生制度服务模式,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随着社会事业的大发展,每个人的城市生活都更加温馨。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听听文化的声音,看看美妙的文化

五年来,虹口区围绕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积极发挥文化引领时尚、育人育人、促进经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深入推进“虹口记忆工程”,积极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切实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为虹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文化发展充满活力。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加强思想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和载体,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从众意识。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以微电影、微视频、微信等形式。,生动地讲述了200多个典型人物和生动的故事,营造了一个尊重道德、善于思奇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成立公共宣传小组,每年举办1000多场讲座。市民故事会、社区理论人才展示和“红沙发”文化沙龙成为基层理论宣传的创新品牌,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信心、理论信心、制度信心和文化信心。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16年7月至9月,虹口区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启动并认真组织了“解放思想大讨论”。

经过大规模的讨论,全区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对干部队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阔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眼界,增强了干部的整体意识和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虹口发展的创新举措。共有114项,约17万字,收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近1000个“好主意”。十项创新措施和十个“黄金点子”被选中。按照时间表,关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为召开党的十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继承和发扬“上海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之源、文化名人聚集地”的精神内涵

虹口素有“文化虹口”之称,被誉为“上海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区委、区政府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虹口的历史背景,丰富虹口的文化内涵。

建设中国共产党四大纪念馆,成为上海“党的诞生地”的新的红色名片;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期(白马咖啡馆)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新亮点。

该网站是一个平台,其内容是通过重力收集的。虹口区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等活动,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90周年”学术研讨会和“春天的故事——邓小平一生的成就”摄影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红色文化无疑是虹口的文化基因。为了扩大红色文化在社区基层的影响,今年8月份,虹口区举办了“全城读书,读红色”活动。通过文化传播,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习近平的故事》和《你好,一带一路》等红皮书被赠送给街头图书馆。在丰富街道图书馆红色书刊收藏的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也被送到居民的家门口,引领红色阅读时尚,在社区中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化,虹口区设立了海派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新建了一个海派文化中心,组织了一系列关于海派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研讨会,举办了以“虹口百景”为主题的画展,以追寻上海的城市记忆,传承上海的历史文脉。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自今年6月15日上海学校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以来,以电影进入中国120周年为契机,与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人协会合作举办了“看电影过江——川北路与中国电影的开端”的开幕专题展览,吸引了1.2万人观看。海派文化中心还创建了“海上听潮讲堂”,邀请张建亚、石川、茅箭、叶欣等著名文化名人来讲学,使该中心在开业后短短四个月内成为上海著名的新文化地标。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让文化的春风吹响普通人的生活

虹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它没有“吃老”的思想,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延续着生命力。

虹口区在虹口滨江建设中,有意识地植入文化元素,营造“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溧阳路防洪墙”等文化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万多犹太难民渡海到上海虹口避难。他们和中国邻居相处得很好,互相支持,留下了一个好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这段历史,虹口区首先修复了摩西堂,修建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并于2015年重建了70年前由犹太人在上海开设的白马咖啡馆。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充满人性的光辉故事,自2011年以来,“上海犹太难民”展览已经来到美国、德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吸引了100多万海外游客。海外旅游节目为虹口增添了一个“走出去”的文化品牌。

本着珍惜虹口文化的初衷,虹口区陆续启动了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

“虹口记忆工程”充分发挥虹口区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收集整理虹口区优秀建筑、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成功申请多项国家和城市非遗产名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海派玉雕技艺、史圣刘麦诊疗等8项非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利用。

历史名人史料研究项目的学术成果是连续的。虹口区先后出版了《虹口1843-1949》、《虹口宋故居、出生地史料研究》、《虹口石库门口述实录》等文史专著。

应该注意的是,在虹口,文化不仅仅是高高在上,而是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近年来,虹口区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正文:完成区图书馆乍浦分馆改造工程;22家“市场书店”已经建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打造一个文化空空间。2016年,“市场书店”项目被列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艺术: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成立了中国戏剧协会上海(虹口)小戏创作基地和上海文艺工作者虹口创作体验基地。《回家过年》等一批文艺作品获中央政府和上海市多项大奖,并成功组织了大型原创情景喜剧《鲁迅在上海》的首映式。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体育:风格融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吴京武术”精神得到弘扬,“吴京武术”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动24个学校体育场馆向居民开放,建设14条新的全民健身路径,举办公民文化艺术节、公民运动会等活动,夯实公民文化生活基础。虹口文化的春风正在慢慢吹起。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教育改革针对的是供应方的靶心

近年来,虹口区坚持以德育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共投入教育经费77.34亿元,被确定为上海市教育特色综合改革试验区。

教育改革直接指向供应方的靶心。虹口区学前教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区化和集团化稳步推进。据了解,虹口区已经建立了三中心教育集团、北郊教育集团等10个学区团体(联盟),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未来三年,虹口区的学校组合将惠及该区的所有学校。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虹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

学区分组应探索并从同一学区延伸到不同学区,并研究不同学区之间的衔接机制。

课程共享、教师交流与发展、学校效能与特色、绿色指数测试、户籍学生对口入学率、学生与家长满意度将作为学区集团化的重要考核指标。

“彩虹项目”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重顶层设计。今年,“彩虹计划”刚刚发布。从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出发,结合虹口的实际,通过有效实施立德庶人和人文保护,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教育实践项目。七大工程:科学素养、自主学习、健康促进、国际交流、帮助学生热身,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人文传承、责任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彩虹计划”突出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贯穿于青年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彩虹工程七大项目之一:

立德树工程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共同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人文保护项目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指南针计划”,并引入三门课程:平面、三维和电子。

科学素养项目让热爱科学技术的学生感到宾至如归。创新实验室将在2017年实现高中和特殊学校的全面覆盖,并在2021年前完成公立学校的100%覆盖。

为推进“彩虹计划”的实施,虹口区专门建立了由17个委办组成的区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区级统筹,合理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17个委员会和办公室通力合作,形成一条绳,为建设虹口教育强区奠定基础,也将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虹口学生,让虹口学生茁壮成长。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近年来,虹口区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积极推进高中教育的特色化和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立国际教育服务和创新园区,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网络,建设学习型城市。

家庭医生充当社区卫生的“守门人”

五年来,虹口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设南北区域性医疗中心,成功将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三级甲等医院。

"11253 "家庭医生系统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11253”家庭医生系统服务模式已在全区推广,即一名家庭医生和一名护士为2500名协议居民服务,三组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单元,另一名预防和护理人员参与服务单元工作,相互协调,有效衔接,为协议居民提供“家庭侧”服务。这种模式受到人们的青睐。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案例

欧阳路街道家庭医生的签约率达到60%以上,所有签约居民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健康档案。

在此基础上,虹口区全面推进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打造中西医结合特色区域,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

虹口区在“11253”模式不断成熟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为该模式嫁接新的服务功能。

2016年,区政府将“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作为区卫生系统的“短板”项目,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试点工作。2016年5月,中心实施物联网健康管理项目,为患者提供家庭健康监测项目,如监测血压、心率、血糖等。监测数据可以直接上传到家庭医生工作站。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案例

试点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变化:住在曲阳社区的吴老伯,可以通过视频每周与医生曹见面几次,这让他比过去每周一次感觉更轻松。

目前,该中心的“视频查房”——信息远程健康指导已成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医生通过手机或电脑为居民提供远程指导,使他们能够及时、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在居民需要时尽早进行干预。这一创新举措的推出,也是中央党建工作“下沉”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零距离倾听群众声音的结果。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此外,一种新的模式诞生了。今年5月,居民盛先生来到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自己和爱人签订了家庭医生志愿服务协议。同一天,100多名居民集体签署了家庭医生合同,这也标志着虹口区家庭医生试点合同新模式正式启动。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365合同工作法”[/S2/]

“过去,我经常在社区里遇到药品不全的问题。现在,通过家庭医生的扩展处方,我还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到我家,这确实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今年5月,区卫生计生委成立了欧阳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会同欧阳路街道办事处探索“1+1+1”签约工作新模式,针对普遍存在的“三不”问题,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365签约工作方法”。

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通过该工作法的实施,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区域的居民“1+1+1”签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居民签约率迅速提高,医疗救治结合水平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也明显提高。

为了全面推广这种工作方式,下一步,区卫生计生委将主动联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改善签约后的医疗体验,提高签约居民的医疗依从性,推动“1+1+1”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虹口区的推广和实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社会事业齐发展 升级绝不偏科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