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北外滩没有“去海滩”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出海打船”的挥之不去的感觉,而是有很多“青春年少的同学”。

从1919年到1920年,中国在法国掀起了勤工俭学的热潮,20多名年轻人去法国追求新知识。与此同时,湖南新民学会成为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组织了一大批湖南青年赴法国。

1919年3月15日,琉球中国学生会发来一张学生在法国学习的集体照

毛泽东作为新民学会的主要领导人,赴上海向四批留法学生告别。毛泽东告别了这四组学生,分别登上停泊在北外滩和周边码头的游船出国。时间是:

1919年3月17日,乘“英马鲁”日轮出发;

1919年3月31日,乘“何毛丸”日轮而出发;

1919年12月25日,乘坐法国游轮“安格尔彭”;

1920年5月9日,我登上了法国游轮“阿曼德·博西”。

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的滨江地带,西至外白渡桥,东至秦皇岛路。海岸线大约有2.5公里长。自19世纪中期以来,它一直是中西文明交汇的重要门户,它利用了航运优势,并在港口开放方面走在了前面。

1919年3月17日,第一声汽笛在北外滩河边响起。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20多组学生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其中5组从北外滩码头出发。作为新民学会的组织者,毛泽东曾四次赴上海为赴法留学生送行。

1。3月15日,毛泽东出席了由中国学生会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欢送会

1919年3月15日,《申报》记载,下午3点,全球华人学生会在静安寺路51号(现在的南京西路)为前往法国的海外学生举行了一场欢送会。3月17日,学生们将带着“印第安药丸”出发。

1919年3月16日,《申报》详细报道了这次欢送会。

据《毛泽东纪事报》报道,1919年3月15日,毛泽东“参加了邱欢中国学生联合会在沪举办的留法学生告别会”。

全球华人学生会成立于1905年,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主要负责“招待海外学生,介绍海外学生到法国求职”的运动。

2。前往法国的学生在海关码头乘驳船登上“印第安药丸”

1919年3月15日,Zilinxi报道说,前往法国的学生将于3月17日乘坐稻丸号游轮前往英国,然后转往巴黎。

1919年3月21日,《申报》记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悲鸿被教育部任命赴英国伦敦赴巴黎求学。

1919年3月17日第14版《紫林溪报》的航班信息中提到,“印度丸”将于3月17日(星期一)上午11点离开上海。上午10: 00,驳船将离开海关码头,将乘客和行李运送到因云丸。

这里提到的海关码头位于三马路(今汉口路)附近,当时也叫海关码头。它位于外滩,属于黄浦区。

3。“英玛鲁”号在惠山码头启航

惠山码头位于虹口区杨树浦路18号港运大厦附近的沿江地区。

1919年3月18日,第12版《紫林溪报》显示,英玛鲁于3月17日出发,目的地是伦敦。

根据前一天紫林西堡的船舶到达信息,该班“印丸”由日本邮政航运协会派出,于3月15日抵达上海,停泊在“bvii”。Bvii是浮标vii的英文缩写,即“7号浮标”。

1928年,蒲军总局制作的《上海港地图》显示,7号浮标位于黄浦江惠山码头附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惠山码头是日本邮政航运协会在上海的主要码头。码头的海岸线长850英尺(约259米),水深23英尺(约7米)。可停靠大吨位国际邮件船,主要经营上海至长崎班轮和世界航班,同时具备客货运输功能。当时,所有日本船只都停靠在自己公司的码头。

穿越回百年前的北外滩 你会知道这些事

《紫林溪报》上关于“殷寻丸”的其他信息也支持这一观点。根据1919年1月29日第12版《紫林溪报》的船舶到达信息,“英玛鲁”号于1月27日抵达上海,停靠在英文缩写为“wsw”的“wsw”号码头。

1919年3月17日,“英玛鲁”号从惠山码头启航。

4。3月17日,毛泽东乘驳船前往惠山码头向留法学生告别

《毛泽东纪事报》记载,毛泽东“十七日派湖南青年赴法”。由于这是第一批从海上来到法国的工读学生,工读协会、全球华人学生会和新民学会都非常重视,不仅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会,还组织了专门的欢送会。1919年3月17日,《紫林溪报》记载,前往法国的学生乘坐驳船登上“印第安丸号”,由此推断,毛泽东与前往法国的学生一起乘驳船告别了停靠在惠山码头前的“印第安丸号”。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穿越回百年前的北外滩 你会知道这些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