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5月底,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仁和镇大嘎集村的王即将登机返回云南。“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也从来没有想到我能在这么多著名的大学里上课。”在该区举办了为期10天的骨干刺绣妈妈培训班,来自云南省文山州的王、等48名刺绣妈妈走出了大山。他们走进外滩、上海电视台、世博馆等地,在上海大学和东华大学教授的带领下,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新时尚的风采。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临时干部牵线搭桥

王嫁给苗寨已经几十年了,几代人都在山里看着苗族妇女劳动。“前面有个婴儿,后面有个婴儿,手里拿着农具和刺绣品。”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她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自2009年王加入村委会以来,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帮助苗族妇女脱贫。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2018年,文山州委领导到大嘎集村调研,王勇敢地提出了“成立扶贫办,帮助贫困妇女就近就业”的想法。她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虹口区临时干部、马关县副县长马良的支持。去年年底,该区在仁和镇建了一个刺绣扶贫车间,培训了50名刺绣妈妈,其中28人办了卡。马良告诉记者,马关县有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8%。民族刺绣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虹口扶贫更加重视输血和造血。刺绣扶贫工作室可以帮助妇女在家里找到工作,这不仅可以增加她们的收入,还可以防止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尽快摆脱贫困。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在区合作交流办公室的牵线下,上海木池实业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训练秀娘,并通过订单购买秀娘的刺绣品。公司总经理金英利是一名皮革设计师。她设计的产品将皮革制品与民族刺绣完美结合。精致的时尚彰显民族手工艺之美,深受欧美顾客的青睐。“春节前,木池的第一个订单就在仁和镇的扶贫刺绣车间下了,15位刺绣妈妈三天就完成了。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订单合作。”“据估计,每个绣花妈妈每月可以增加收入2000-3000元。”金英利对扶贫工作坊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帮助当地家庭脱贫。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扶贫研讨会的准确对接

除马关外,该区对口支援的阜宁县、西畴县也相继建成刺绣扶贫作坊。“苗绣刺绣和壮族刺绣很有特色,云南刺绣妇女精通传统编织方法,但她们缺乏对时尚的理解。”为了让刺绣妇女依靠一技之长增加收入,今年虹口区妇联花了40万元对阜宁的刺绣妇女进行了强化培训。与此同时,严英利也多次深入云南,开始了色彩和织法的训练。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今年,西畴的刺绣小姐们用抛花刺绣的手法绣出了“虹口”字的两用枕头,以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配色获得了文山州首届刺绣大赛的二等奖。至于绣“虹口”这个词的原因,刺绣的女士们解释说,这是为了表达她们对虹口帮助穷人的感激之情。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用灵巧的手摆脱贫困

在虹口,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已经成为普遍的做法。例如,虹口区高墩教育去年启动了“暖锋计划”,在阜宁县董波乡娜娜村建了刺绣扶贫车间,并派出两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点观察。

曹,村长的助理,是高墩的一个普通员工。去年7月,她和她的朋友来到丽娜村,帮助妇女掌握更多的刺绣技巧,传授配色知识。高盾还利用公司的网络平台、书店等资源,将刺绣帆布包、刺绣件、杯垫、手绳等刺绣产品推向市场,使40多位刺绣妈妈的收入增加了4万多元,带领一批妇女参加刺绣扶贫工作坊,用自己的巧手脱贫致富。

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扶贫工作会议结束后,王对在沪期间所担心的设计和销售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她说:“回去好好跟姐妹俩说说话,我们一定要办好扶贫工作,让民族刺绣走出大山,帮助大家尽快脱贫,共同走上小康之路。”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山里绣娘来虹口学起时尚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