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看到报纸上关于多伦路145号左联会议中心纪念馆剪彩的报道和伴随的照片,我激动得嘴唇不停地颤抖。他记得半个世纪前,在他的全盛时期,他是进步艺术团体时代艺术俱乐部的组织者。1930年8月,“左翼美国联盟”成立,他当选为主席。这位老人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中国艺术大学西洋画系主任,著名画家徐兴之。
但是当老徐的眼睛再次看着照片时,他喃喃自语道:
“错了,不是这栋楼。”
老徐认为他保留了一张前中国艺术大学的旧照片。他翻遍了家里的各个角落,终于找到了这张珍贵的旧照片。与报纸上左联会场纪念馆的照片相比,这证实了我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当时,“左翼联盟”在中国艺术大学校园举行成立大会,而《文汇报》照片中的廊柱是美国殖民建筑风格,与中国艺术大学的建筑风格有很大不同。为此,徐兴之将这张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郑重地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从而洗清了他多年的心灵。
在旧上海境内,多伦路有一个殖民地名称:都乐安路。
它由公共租界工商部于1911年建造,以英国传教士窦乐安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为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子女创办教会学校的辛勤工作。都乐安路只有550米长,有一个弯曲的脚型。都乐安路的南北两端与四川北路相连,就像长在四川北路上的一只“耳朵”。1943年,汪伪政权在日本的庇护下,假装收回上海租界,以炫耀“东亚共荣”的成就。今年,都乐安路更名为多伦路(多伦是内蒙古的一个县)。
今天,多伦路145号建于1916年。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文化局在调查1930年左联成立大会旧址时,将其指定为左联成立大会旧址。
当时,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冯雪峰出席了左联成立大会,亲自验证就是这座大楼。经上海市文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左联旧址。1988年,左联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工作人员看到了老徐捐赠的黄色老照片,该建筑与多伦路145号不符。
因此,根据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工作人员开始在多伦路寻找真正的见面地点。经过家庭比对,最终发现多伦路201弄2号(原都乐安路223号)的住宅与老照片中的建筑一致。尘埃落定后,201巷2号被确定为左联成立大会旧址,并被宣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底,左联旧址纪念馆由多伦路145号迁至多伦路201弄2号,解决了一起历史案件。
这是徐兴之的历史记忆和虹口区的历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