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9字,读完约6分钟
缠绕在一起的电线、开裂的裸露砖墙、近在咫尺的窗台...烈日下张桥棚户区的一切就像昨天一样,然而,张桥的人们无法掩饰他们的兴奋。8月3日,虹口张桥地块成功达到房屋征收工程合同率的有效比例,意味着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将告别上海版图,2516名张桥居民将告别旧居。
移民的涌入和棚户区的扩大
20世纪30年代,沙井港和东沙洪港之间仍有一片农田和荒地。在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中,日军对上海进行了狂轰滥炸,把全嘉安路和天宝路一带夷为平地。流离失所的人搬到张桥盖窝棚,张桥的棚户区开始形成。
为了避免战争和自然灾害,外国受害者沿着水路来到上海。张桥居民宋孝义的父母就是这样逃到沙井港的。在宋晓时的记忆中,白天,受害者在岸边卖菜、搬运、踩人力车、捡垃圾...晚上,船停在河边,受害者住在船上。当时,上海的水资源管理相当宽松,逃到上海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后来,一些民船干脆在河边扎营,棚户区的范围一次次扩大。
大多数外国人和村民住在一起。当一个家庭有了稳固的立足点,亲戚朋友就会来寻求庇护。1949年前后,大量移民涌入张桥。新张桥人住在“草棚、篱笆、墙”里,用煤油灯照明,用河水冲煮。70岁的黄是第三代。黄的爷爷从江苏盐城来到张桥,住在一个小屋里。黄的父亲黄立山每天靠拉黄包车谋生,而他的母亲则靠抽丝绸、削土豆和其他临时工来挣补贴。黄出生后,父母又多生了五个孩子,全家十口人都入不敷出。许多孩子和贫困几乎都是这个地区的生物。然而,这个社区是和谐的。饭后,孩子们可以去房子里吃饭。无论谁煮肉,都必须给邻居送一些。
由于缺少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张桥的整个环境显得凌乱不堪。小时候,黄经常去她家附近的一个鸡蛋壳山玩。什么是“蛋壳山”?原来张桥附近有一家新华蛋品厂,主要生产糕点、冰棍等食品。蛋壳是这家工厂的主要生产废料。由于无法清理,堆积的蛋壳形成了山丘,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解放后,老厂重生,新华蛋品厂成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生产的光明牌冷饮畅销全国。
有17个人住在一间小平房里
1958年后,张桥周围的小河被填平,东沙井港成为东沙井港路。整个地区都通电了,并有一个公共供水站。人们重建小砖平房,道路变得宽敞,小屋逐渐消失。
黄家建了一个30平米的阁楼。晚上,三个女儿跟着母亲“上楼”睡觉,而三个男人睡在楼下。1971年,黄家的大姐黄协梅去江苏插队定居。黄家的大哥黄去了黑龙江,大哥黄留在张桥照顾弟妹。
朱家和的五个兄弟,与黄家隔着一条胡同,也相继出去了。大哥去了安徽歙县连江牧场,朱去了黑龙江,朱老吴去了部队。当朱冬生1979年回到上海时,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结婚。他住在哪里?朱家的房子只有十几平米,七个人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了。现在有更多的“新娘”。朱冬生的母亲无奈地对朱冬生说:“家里帮不上忙,你是老大,你要以身作则。”理解了母亲的意思后,朱冬生让他的熟人在上海葡萄糖厂附近找了一栋小房子,并租了一栋房子和他的新妻子住在一起。经过多年的节俭,这对年轻夫妇终于买了一套新房子,这套房子仍然在张桥,因为那里的房价很便宜。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人口的增长,张桥人开始动脑筋扩大住房面积。人们首先从巷子里横向借地,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占据了空的房间。不规则的房子几乎在空相遇,内车道变得越来越暗。1995年,经过几轮翻修,这座小平房变成了一座五层楼的大厦。一至四楼有两个独立的房间,一个公共厨房和浴室,顶层有一个阳台。黄,他的五个兄弟姐妹家庭,以及他的后代的小家庭,17个人一起住在这里。
买栋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桥路上空出现了高楼大厦的轮廓。被高层建筑“禁止”的张桥人也有跳出夹缝的想法。
2000年,45岁的刘丽华开始了买房的想法。刘莉·沃森在张桥,在张桥结婚。当时,她的家人刚刚重建了一栋三层楼的建筑。但是为了让女儿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刘丽华很有决心买一套房子,离开这个棚户区。每个周末,刘丽华都会去虹口和杨浦看房子。长阳路张祥花园的一套三居室最适合她。这套公寓的价格是每平方米4000元,首付是17万元。但是她的丈夫不同意,他觉得一个三口之家住三层楼就够了,所以没有必要借钱买房子。尽管如此,刘丽华看房的热情并未减弱,她坚信只要她找到一套“又好又便宜”的房子,她就能说服丈夫。
一年多来,刘丽华一直在寻找建筑和房屋,但从未找到更理想的房子。直到2002年底,上海成功申请了世博会。这时,刘丽华发现许多房地产都在悄悄涨价,珠江张祥花园的价格从每平方米4000元涨到了6400元。几个月后,不情愿的刘丽华去了几处可供选择的房产,当她看到房价上涨时,她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2003年,两年多以后,她不再看房子了。一直以来,住在新房子里是刘丽华深埋在心底的梦想。直到她丈夫去世,这个梦仍是一个梦。
去年底,张桥棚户区开展了400、401街坊房屋征收工程和曲阳路(四平路-临平路)房屋征收工程。截至发稿时,400、401栋旧房征收第二轮协商签约率达到92.29%,曲阳路(四平路-临平路)房屋征收率达到90.19%,全部被成功征收。
老街的居民终于实现了一个梦想。宋晓石和黄选择了以全部货币签订合同。目前,他们正在和家人讨论买房事宜,希望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朱冬生家族也选择了“拿钱”。考虑到孙女在虹口上学,这对老夫妇腿脚不好,朱冬生打算去附近有电梯的建筑参观。市中心的房价很高,但老两口的想法是固定的:“面积可以小一些,但住私房很难,所以你必须买新房子。”签署了第一批全流通合同的刘丽华决定购买商品房。她说:“天气稍微凉一点的时候,我马上去看房子。”
今年夏天,上海打破了145年来的高温记录。在沙井港的岸边,蝉在歌唱,太阳在燃烧。从前水上的船民早已消失,而现在,岸上的张桥居民也将离开。随着居民逐渐离开,砖块逐渐消失,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的贫穷和不情愿也将成为记忆。张桥居民的新生活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