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3字,读完约6分钟

“哦哟!瞧,爱因斯坦来过了!”国庆节假期,当游客在虹口河畔偶然发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雕塑时,他们会停下来通过展板评估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过去的超级黄金周,虹口滨江迎来了大量的游客。除了浦江两岸的美景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外,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的各种展览也让游客在探索滨江时更有乐趣。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文化一直是虹口的名片。五年来,虹口的故事精彩纷呈,讲述了虹口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之源和文化名人聚集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擦亮金字招牌

稻草人旅行社负责规划“微旅游路线”,深知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魅力。每年金秋旅游季节,区商务委员会都会推出一条专门的微旅游路线,让市民在街上漫步时,能够深入了解街区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故事。无论是连接左翼联盟和中共四大会场等红色景点的“红色经典”路线,再现二战期间虹口犹太难民生活的“虹口方舟”,还是讲述虹口文化名人往事的“虹口记忆”,只要这条微游路线上线,配额就会被空.抢走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能够在众多游客中赢得良好的声誉,与虹口五年来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心培育密不可分。要把虹口的故事讲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展示平台。五年来,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文化中心、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期、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等展厅相继出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虹口文化的魅力。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场地只是一个平台。要吸引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来虹口进行文化旅游,就要看内容是否真实、有吸引力。今年庆祝建党五周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纪念馆自开馆第一天起,就以基础展览为依托,做好日常解说和接待服务,充分发挥上海和虹口的党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 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缅怀革命先辈。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自6月15日正式开幕以来,上海文化中心与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协会合作举办了开幕专场“渡河看电影——川北路与中国电影的开端”,吸引了1.2万人次参观。与此同时,海派文化中心创建的“海潮聆听大师讲堂”邀请了张建亚、石川、茅箭、叶欣等著名文化名人来讲学,使该中心在开业短短四个月内成为上海著名的新文化地标。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虹口区在建设虹口滨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植入文化元素,营造了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溧阳路防洪墙等文化景观。位于虹口河畔的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没有尽头的露天博物馆。它使用玻璃墙、雕塑、构件和艺术装置来讲述上海自1843年开放以来的城市文化和码头文化。自从滨江路建成后,这个露天博物馆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并成为讲述虹口故事的新平台。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在虹口区,举办了“红色阅读”活动,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向街道图书馆赠送了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习近平的故事》、《你好一带一路》等红色图书。在丰富街道图书馆红色书刊收藏的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也被送到居民家门口,引导阅读,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社区“红粉”。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好的展厅、展览和讲座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红色文化和上海文化。实地考察、展览、讲座和深度阅读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文化循环”,这使得文化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有吸引力。

继承中的创新和发展

面对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虹口不是靠资源“吃老”,而是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你们的纪念馆在美国非常有名。”当一位美国游客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时,工作人员不禁想知道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是怎么知道这个纪念馆的。

远方的客人这样回答。上海的一个小展厅能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力,这与近年来虹口“上海犹太难民”的海外展览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万多名犹太难民来到上海虹口,躲避纳粹大屠杀。他们和中国邻居相处得很好,互相支持,留下了一个很长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这段历史,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虹口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2000万元修缮了摩西堂,在原址上修建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并于2015年重建了70年前由犹太人在上海开设的白马咖啡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充满人性的光辉故事,自2011年以来,“上海犹太难民”展览已经来到美国、德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吸引了100多万海外游客。海外展览为虹口增添了“走出去”的文化品牌,成功开展了公共文化外交。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正是怀着珍惜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初衷,虹口区一个接一个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让古老的故事重新进入了新的视野。其中,“虹口记忆”项目充分发挥虹口区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收集整理虹口区优秀建筑、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成功申请多项国家、市、区非遗产名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上海玉雕技艺、史圣刘麦诊疗等8项非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利用;历史名人史料研究项目学术成果不断,虹口区先后出版了《虹口1843-1949》、《虹口宋故居、出生地史料研究》、《虹口石库门口述实录》等文史专著。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虹口还利用旧工厂和其他资源,使“老物件”焕发新的活力。如今,只要你打开著名的旅游应用,在推荐的上海旅游景点中,除了老字号文化旅游景点如多伦路和殷珊路外,文化创意园如1933老厂房也名列前茅。

文化创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有趣的新去处,也给虹口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6年底,虹口区共有工业园区35个,总建筑面积近67万平方米,其中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11个。园区特色逐渐形成:2015年上海音乐谷正式成为aaa级旅游景区,“1933老厂房”以戏剧演出和展览活动为主,半岛湾创意产业园集聚了工业设计和科技企业。北外滩1929艺术园集中了艺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id657国际影视产业园汇聚了好莱坞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石三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蒂·利比工作室、文光微缩胶片拍摄基地等优质影视企事业单位,展示了其精准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仅2016年,虹口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60.76亿元,同比增长36.03%;三级税收35.64亿元,同比增长36.38%。

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过去,虹口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以其深厚的积淀而闻名。现在,他们正骑着春风继续前进。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五年来 虹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继承中焕发新活力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