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5字,读完约9分钟
购物中心是上海木兰广场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浦西最高的建筑,将在今年年底对外开放,以欢迎客人。这座66层的建筑高320米,占据了北外滩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醒目|“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玉兰广场购物中心于年底揭幕)
许多人想知道上海木兰广场脚下的土地过去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由于其不可替代的地理条件,这片土地在前世今生都具有同样的地位——国际航运中心。许多年前,上海最早的码头就诞生在这里。一群对中国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人从这里的码头出发,走向世界,回到这片热土。
更不为人知的是,它在早期曾是虹口的一个重要商业区,也是爱国者、富人和慈善机构的发源地。它曾深深扎根于上海海滩的“硬件之王”叶承忠和英国房地产开发商兼慈善家雷士德。
上海第一批船舶码头和修船厂
20世纪40年代,上海木兰广场地块的旧地图
如今,上海玉兰广场被新建路、东大明路(原东百老汇路)、旅顺路(原亚德路)和东张志路(原西华德东路)所环绕。以前有四条路:醴陵路(原源昌路)、商丘路(原方圆路)、永定路(原季华路)、马厂路(原迈科图路、蔡氏街)。除了商丘路的北段和马厂路的西段,另外两条路已经成为历史,成为浦西最高建筑的一部分。
上海开埠后,第一批船坞建在北外滩地区。当时,从东大明路南侧到黄浦江,从西到东有许多码头,包括招商局中站码头、顺泰码头和共和乡码头。20世纪初,北外滩的码头成为中国航运的枢纽,连接着国内航运和远洋运输。据说孙中山往返于日本和南洋,又北上天津和北京。大多数去日本和欧洲的留学生也是从这些码头开始的。
据一些资料显示,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人在青年时代登上了一艘从北外滩开往法国的轮船,毛泽东曾在那里与蔡和森等人告别。据《毛泽东纪事报》报道,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因为母亲病重,从北京启程前往湖南。为了告别第一批赴法国工作学习的湖南青年,他在返回湖南的途中绕道而行,于3月14日抵达上海。第二天,毛泽东参加了由上海中国学生会举办的留法留学生欢送会。17日,在北外滩码头向第一批湖南青年告别;29日,他参加了另一批去法国的留学生的告别聚会,31日,他在码头告别。
1937年黄浦江两岸码头分布图
如今,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是叶松造船厂的旧址,它是中西合璧,位于两个码头之间。叶松船厂位于东明路378号,是一座红墙绿瓦中西合璧的砖混建筑。它于1908年完工。追溯历史,这是上海第一家国家机器制造厂——常发机器制造厂,创建于1866年。俯瞰上海木兰广场,叶松造船厂的旧址就在眼前。
叶松船厂在上海玉兰广场拍摄:建筑形状为锥形,上三层为内缩式,窗户有连续的青瓦挑檐,三层有一圈白色挑廊;西立面的中央部分为塔形,主入口底部的天篷为飞檐,顶部的塔亭为飞檐和方形绿色瓦锥顶。
共和祥码头仓库旧址
共和祥码头老照片
在木兰街区的东侧,100米范围内,旧仓库如共和祥码头仓库和布门门洋碱公司仓库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码头建于1845年。之所以叫“共和巷码头”,是因为码头上有共和巷板房。1949年后,由沪港五区经营,更名为“莱文路码头”。自1993年起,由上海港莱文港务公司经营管理,现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北外滩滨江绿地。
上海玉兰广场拍摄的共和祥码头地块
它也是一个船员活动中心,酒吧曾经聚集在这里,有商店、酒吧、银行、教堂等等。
20世纪40年代末,受害者酒吧后面的东大明路的老照片是一个酒吧
造船业的发展和物流维修的需求带来了五金行业的繁荣。早在20世纪初,百老汇路(现在的大明路)就已经是上海一条重要的五金街,上海大约一半的大型五金店都在这里开业。直到解放前夕,五金店仍然聚集在600多米长的大明路上。
20世纪初,百老汇路成为当时一条重要的五金街,上海约有一半的五金门牌在这里开张。图为百老汇路,从外虹桥向西。沿街有许多五金店。左边最高的建筑是我们救世主的美国圣公会教堂,它位于温江市路(现在的唐杰路)。这张照片拍摄于晚清。虹口区档案局图片。
在1947年的上海地图上,五金店仍然聚集在只有600米长的大明路上。
(虹口区档案局图片)
[/s2/]一个“晚清富翁”在这里发了财
叶承忠
上海海滩的“五金之王”叶承忠(1840-1899)就是从这片土地上发家的。这个庞大的商人横跨商业、房地产、工业和金融等几个主要行业,资产超过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年轻时,叶承忠从家乡浙江宁波来到上海,在麦当劳路(现马场路)的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开着一艘舢舨供应外国船只所需的货物。他经常和外国水手打交道,会说洋泾浜英语。
舞池路,俗称“蔡氏街”,1943年更名为马厂路。
有这样一则轶事:1843年,上海所有的报纸和杂志都报道了一则新闻,说“小舢板”捡到了大量的黄金,并把它归还给了原来的主人。捡到大笔钱的孩子是17岁的叶承忠。一天,一位英国外企的醉醺醺的经理在叶承忠登上一艘舢板时,把公文包忘在了船上。里面有数千美元和英镑。当时,为了学习英语,已经攒了1元学费的叶承忠,耐心地等了一个下午,把公文包还给了主人,并拒绝了一大笔奖励。
年轻的叶承忠并不贪财,他从一家洋行的经理那里得到了一个改变叶承忠生活的建议——他的公司为叶承忠的小舢板提供硬件,以佣金的形式出售,然后在货物售出后支付。
洋行的经理很快发现叶承忠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业人才,于是他赞助叶承忠开了顺济阳杂货店,这是中国人在上海虹口美国租界百老汇路口开的第一家五金店。
叶承忠先是做贸易,然后是工业,然后是金融,从一个贫穷的少年一跃成为宁波港的首富。同时,他也是当时上海商界知名的首富,业务范围广泛分布在五金、煤油、机械、钢铁、外国蜡烛、罐头食品、火柴、银行、交通、房地产等领域。
他创办了科奇顺治,成为上海第一个进口煤铁的商号,是上海民族钢铁事业的先驱;他的新顺基洋货店是上海第一家专营进口罐头食品的食品店,也是上海第一家“食品五金”店;他规定,每天商店关门后,每个分号的店员都要集中精力学习老顺治店的门牌号码,学习英语、商业、风俗等知识,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业余职工夜校”。
1899年,叶承忠捐银10.2万,创办了“承忠蒙古学校”。那年10月,当它即将完工时,他不幸去世了。他受命为学校事务制定长期计划,他的儿子两次捐赠了102,000多银。1901年,蔡元培任校长,培养学生4万余人,其中包括李四光、胡适、朱克真、李大三、钱君匋等一大批名人。这所学校现在是虹口城中中学。
成中孟学校
隔壁的医院是房地产大亨的遗愿
亨利·雷士德
与叶承忠同年出生的还有英国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和慈善家亨利·雷士德。
他的故事始于著名的雷赛德理工学院旧址,在上海木兰广场北角100米以内。这座建筑现在是上海一座优秀的历史建筑。它现在是上海海员医院,是雷士德留给上海的遗产。
谁是雷士德?开业之初,进入上海的外籍人士中很少有专业建筑师或工程师。英国人雷士德是最早来到上海的建筑师之一。他还负责监督租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后来,美国人史密斯在上海创办了史密斯洋行,在租界里买了很多土地,成为上海早期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他邀请雷士德成为他们的建筑师和这家外国公司的大股东。史密斯退休回国后,洋行名下的房地产几乎全部转让给了雷士德,雷士德成了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巨头。后来,他创办了德和洋行,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石现公司、日清轮船公司、溥仪大厦、紫林大厦、台湾银行、仁济医院和三菱银行都被列为近代上海优秀保护建筑。
雷赛德理工学院的老照片
雷士德从未结过婚,他的生活很简单。他没有自己的车和人力车,他的大部分行程都是乘电车。他说:乘电车比叫汽车或人力车便宜。同时,你可以了解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穿的大部分衣服和打的领带都是朋友送的礼物,甚至是朋友们用过的“二手货”。
1926年,雷士德在上海去世,留下了一份长长的遗嘱。遗嘱明确规定,他名下的所有产业都应委托特许工业局管理,由他指定的亲友监督,必须用于上海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工商部门专门成立了“雷士德基金会”。
根据基金会的意见,1934年3月,由德国和外国公司设计,在东溪华德路创办了利赛德理工学院及其附属中学,8个月后竣工,耗资100万银元。在过去的十年里,利希德技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历史的故事即将结束,但财富的故事将会继续——随着北外滩上海木兰广场的崛起,许多大型航运公司和财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而W酒店、许多时尚品牌、米其林美食和娱乐体验模式也相继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