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来自虹口区的消息称,斑驳的墙壁已经“升级”成了上海风格的文化展示墙,历史建筑的立面也进行了翻新,增加了庭院阅读角和户外健身设施...武进路244号的后巷长40多米,最初是非法修建的。由于设计创意带来的“化学效应”,它将逐步变成集文化艺术、日常需求、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社区招待所”。
几天前,2018年,上海青年美容空屋“社会规划大赛”的结果揭晓,一批为社区量身定制的“微更新”项目出现。其中,上海建筑工程学院年轻的设计团队帮助四川省武进北路街244号后弄进行了方案的调研和设计,并获得了“最佳设计奖”。
分解规则并保留历史记录
武进路244号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座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的“连片公寓”,毗邻虹口个体户的标志性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租金收入可观,住房面积不足,一些居民在公共后院私设小房间。多年来,它们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整排从外到内有13个房间、15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2018年初,四川北路街道以创造“六大理念”为出发点,成功清除了这些在武进路244号生长多年的“骨质增生”,不仅再现了历史建筑公共空厅的原貌,也彻底消除了居民多年来担心的安全隐患。
然而,违法并不是最终目标。在根除了“脏、乱、穷”之后,更重要的是“破规矩、建计划、管机制、有美、有温度”。去年下半年,四川北路街道借上海青年“创意走进社区”的“社会规划大赛”之机,汇聚多位年轻设计师的智慧,共同为武进路244号量身打造了一套“微更新”方案。
据报道,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风貌,该建筑的外立面将延续原有的纹理,按原样进行修复,并安装与其风格相匹配的装饰窗眉。结合虹口“海派文化发祥地”的美誉,“洗脸、化妆”后的长城将以海派文化的壁画形式展示上海的文化史。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发挥后者的共享作用,开放内室作为阅读角落,并增加居民最迫切需要的晾衣架、健身设施和充电式停车棚。
更新计划考虑了人员
“微更新”计划的成功制定离不开居民的支持。据了解,许多居民不知道“微更新”是什么意思,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设计师和居委会干部把自己放在帮助居民计算“经济适用房”的位置上,以方便改造后的生活,并逐步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在方案设计之前,应充分调查建筑物内的居民,详细记录居民的人数、年龄水平和对改造的期望等。
参与方案设计的年轻设计师易思美告诉记者,在提交方案之前,经过了十多次讨论和修改,每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了“普通人需要什么样的改造”。例如,后巷的入口原本设计是完全开放的,但一些居民建议,如果完全开放,很容易导致倒车和外国车辆停车等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安装花箱,这不仅解决了隐患,而且提高了美观。设计师听取了居民的意见,修改了设计草案。此外,考虑到居民更关心安全问题,设计师增加了智能夜灯、视频监控等设计,以满足现代社区的基本需求。
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街道将继续发挥年轻设计师和社区规划师的作用,为拆除后的公共空房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打造宜居、适宜、多元化、人性化的空房,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