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4字,读完约5分钟
御景堡上的横浜木桥建于光绪年间。早年,桥上最迷人的景色是川北路上的1号和3号电车。一根向上水平倾斜的铁棒(上海俗称“猪尾巴”)放在凌空架设的电线上,偶尔会熄灭蓝色火焰。过桥时,我留下了一串“当当”的铃铛,悠哉游哉,舒服极了。
在桥上,有时会有紧张。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军队在御景堡八字桥和离战争现场一英里的横浜桥上交火,当有轨电车过桥减速时,中国人不时打出“抵制日货”的口号,一些白带的日本侨民出来撕毁口号。双方的持续冲突导致印度红头阿三出现在公共租界的巡逻室内,他经常鸣笛并用警棍进行干预。
20世纪70年代初,桥上的电车轨道还在。有人骑着自行车,车轮柄在轨道上绊了一下。1975年,所有的铁轨都被拆除了。
目前,日本旅游团来虹口时,很多人认为横滨桥是日本名字,因为与横滨的“滨水”相比,“滨”只是缺一个宝盖头。难怪当川北路还是日本侨民的聚集地时,日本人每天都穿着和服,拉着木屐,穿过横浜大桥。恍惚中,他们似乎觉得自己走在横滨的街道上,把自己的家乡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事实上,横滨桥和横滨没有任何关系。
横浜桥虽然不宽,但很有名。老作家袁颖说,20世纪40年代经常看到茅盾和他的妻子孔德志走在横浜桥上。当时,茅盾住在大陆殷珊路村。晚饭后散步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此外,巴金在会议和编辑之后从桥北的商务大厅出来时,他也站在桥上看着川北路的街景。
描述:上海实验戏剧学校
横浜桥以东的四川北路1838号,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于1945年创办,培养戏剧和戏剧人才。校长是顾中一,教务主任是吴拓,老师是名人。1946年,郭沫若和茅盾应邀在学校讲学。校园占地14英亩,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朝南,早期现代风格。一楼入口的平拱洞略加装饰,用三角山花、圆券窗装饰和滚石、花岗岩饰面外墙。1949年,它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1955年迁走,旧址现为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戏剧学校的学生经常走过横浜大桥,都带着书、男学生服装、帽子或白色帆布帽、布鞋,显示出勃勃生机;女人穿无袖旗袍,或者浅蓝色的中国短衫和黑色短裙,既轻便又合身。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剧本和排练,桥下潺潺的流水勾勒出他们年轻时的轮廓。
目前,横浜大桥的中心是一条车道,两侧是用混凝土铺成的木架子,即木条间隔钉在长檩条上。开始时,由于木条之间的间隙很大,当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过桥时,一只鞋跟恰好嵌在间隙中,无法拔出,所以她急得想哭。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我把鞋跟拉了出来。这件事在报纸上发表后,管理层做了改进,木条彼此紧密贴在一起,没有缝隙,看起来赏心悦目。当然,不会有嵌入的鞋子。
堤上每隔三、四米竖立一根两尺高的汉白玉石柱,用铁链串成一条条微微下垂的弧线,就像电影《崔迪春晓》里的镜头,西湖上的白堤和苏堤也是这样,有着强烈的镜头感。现在,每逢节日,横浜大桥左右两侧的防洪墙上都会插上红、绿、黄、蓝、紫色的旗帜,这些旗帜比人们的肩膀还高。
描述:横浜大桥
虹口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在横浜桥的北侧,桥的右侧,四川北路海伦西路交叉口的永安电影院建于1924年,曾经是上海的歌舞伎座。1930年,这部电影上映了。1945年4月15日,美国飞机轰炸了日本军队驻扎在剧院附近的小学,导致剧院被夷为平地。1947年重建,命名为永安大剧院。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永安电影院和虹口第一轮电影院。早年,看电影是普通人的一种流行娱乐。边看电影边阅读意味着接受教育,说实话意味着感官享受。坠入爱河时,这是一个在黑暗中牵手的好机会;婚后,带孩子去看电影是一件乐事。仲夏很难变热。当时,空钥匙并不流行。在电影院孵化空钥匙也是一种逃避酷热的方式。在永安电影院的全盛时期,倒卖票的黄牛非常活跃,很难买到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家庭电视的普及和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电影院开始衰落。首先,永安电影院租用了一楼进行放映,然后对二楼进行了装修和出租,卡拉ok酒吧、餐馆和网吧都挤满了人。副业占了主导地位,放映电影的主要业务受到抑制并下降了。外立面的墙面灰尘逐渐脱落,“永安影院”的字迹变得模糊。
于越来越年轻了。雾,或毛毛雨,河上的云,迷人。在横浜大桥东西两侧不远处,一座带有半圆形桥孔的小桥已经建成,线条优美。在烟和水凝结的河上,漂浮着绿藻。突然,我想起徐志摩的诗:“软泥上的绿草在水下摇曳。在何康的柔波中,我愿做一棵水草。”
这是一座文化氛围浓郁、历史积淀深厚的桥梁。如果你在桥下看不到足够的水,阳光灿烂,如一个美丽的女人把长发卷在腰后,这是各种各样的习俗;晚上,“阿通的眼睛是水平的”,像情人的黑眼瞳在闪烁。有些人把带绳子的水桶放在防洪墙上打水浇花,可能认为用活水浇花比用自来水更湿润。
横浜大桥真的很值得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