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3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区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人员搜查了一家餐馆的后厨房,仔细检查湿垃圾分类是否正确。齐传斌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进入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大考”第一天,区城管执法局同步执法,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进行突击检查。,并共发出29份更正通知书。
当天上午,记者与区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一起前往虹口足球场交通枢纽附近的一家商场,对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购物中心的入口处,执法人员发现在购物中心的干货垃圾桶里有鲜花,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也有餐巾纸和塑料袋。“花是湿垃圾,餐巾、塑料袋等等都是干垃圾。根据规定,我们现在向你们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立即整改。下午,我们将再次检查整改情况。”执法小组成员告诉购物中心的负责人。
在购物中心五楼的一家餐馆里,执法人员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厨房里有四种垃圾桶,但以前的混合垃圾桶仍然保留着,而且有一种现象是湿垃圾和干垃圾在这个垃圾桶里没有分类。对此,执法小组也发出了责令改正的通知。商场物业负责人表示,发现问题将立即整改,今后将继续加强对物业和餐饮店铺员工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并认真执行相关规定。
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之前的《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办法》相比,正式实施的《条例》加大了处罚力度,但对于城管执法部门来说,行政处罚程序也更加严格。根据规定,除“擅自从事有害废弃物、湿垃圾和干垃圾的经营收集和运输,以及湿垃圾和干垃圾的经营处置活动”外,可以责令停止并当场处以罚款,其他违法行为需要“先整改后处理”。“这也意味着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初始阶段,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仍将优先考虑教育和说服,给予企业和公民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以惩罚为最终目标。但是,那些拒绝改正和重复他们的教导的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主体之一,早在《条例》实施前,区城管执法局就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突击执法检查和第一轮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终极复仇”,对垃圾分类执法进行了全面宣传,打好了“热身战”。年初以来,区城管执法局派出城管执法队伍2100多人,检查各类单位837个,其中住宅物业企业216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533个,商业建筑和大型商场88个,教育劝阻722人,督促限期整改290个,生活垃圾分类立案查处195个。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运送、收集、运输和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遗漏或脱节,否则将是“浪费时间”。下一阶段,区城管执法局将在做好执法整改交付环节的基础上,向第二版(第一版)过渡,加强对收运和码头处置环节的执法控制,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据悉,7月份,我们将重点加强对收运环节的执法检查,指导和监督收运企业的规范运作,避免“混装混运”;8月,重点是加强处置环节的执法检查。
此外,区城管执法局街道中队将充分发挥城管社区工作室的作用,加快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通过微信公众账号、7.15“城管公众开放日”和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营造“以参与分类为乐,以准确分类为荣”的社会氛围,为生活垃圾分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