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9字,读完约5分钟
描述:为了迎合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一些居住区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性化措施。
据《青年报》报道,自制的公约和建立智能垃圾房...记者了解到,针对年轻上班族不方便定点定时分娩的实际困难,许多社区在初步适应阶段设置了很多人性化措施,做好了贴五角星或画笑脸的工作。这样热情的奖励方式对有童心的年轻人也有很好的效果。“理解青春,青春就会理解你。”这是一个居委会负责人的经历。
设置更多垃圾桶的前提是遵守“自制约定”[S2/]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上河源小区,每栋楼前有三个垃圾桶,分别是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居民可以随时扔垃圾,但前提是你必须遵守“自制公约”。
这是一个2015年7月正式移交的中高档住宅区。居住区的居民主要是年轻人,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更多。该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内原本有两个定时送货点,但小区内有很多年轻人,定时定点不能满足一般需求。“我们认为垃圾分类的关键是让每个人自愿去做。如果每个人都有意愿但又有实际困难,那么我们可以转过身来,采取一些更合适的方法来相互理解。”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居民和居委会最终协商并签署了一份“自制公约”,规定如果居民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乱扔垃圾,就可以将三个垃圾桶放在楼前。该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孙告诉记者,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社区的垃圾分类也处于良好状态,因此桶装回收自然可以逐步实施。“虽然这是强制性的,但我们在工作时可以理解这些年轻人,他们会慢慢理解我们工作中的困难,逐渐适应和配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定点定时外增加一个24小时垃圾桶
虹口区嘉兴路街鱼台景苑小区,靠近小区出入口的地方是垃圾投放点。每天早上7: 30到9: 30,晚上6: 00到8: 00,居民可以定期倒垃圾。社区中有两个这样的定时交付点。
鸿业小区党支部书记王京花说,裕泰景苑是嘉兴路最早的小区,规模不大,只有371户。按照每500户设置一个定期送货点的标准,在住宅区设置一个送货点就足够了。然而,考虑到居民生活习惯的变化是一个过程,在桶被收回后,又设立了一个定期交货点。
对于一些年轻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如果他们一天早上和一天晚上匆忙去上班或下班晚了,错过了预定的送货时间,他们该怎么办?裕泰景苑也有一个24小时的垃圾投放点,居民在错过预定投放时间后也可以在那里扔垃圾。
高科技智能垃圾桶可随时扔出
在一些年轻人聚集的社区,高科技“武器”的使用受到高度尊重。
普勒第二村社区位于闵行区普勒路425弄,是第一个建立“八类”智能垃圾桶门禁系统的社区。记者看到,这个智能垃圾桶房可以通过识别和端口扫描的方式扔垃圾,还可以提供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现场没有保洁人员,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灵活的扔垃圾。
然而,原来的四大类垃圾被细分为八大类,居民在扔垃圾时可以更准确的区分垃圾的种类。“我觉得很好,所以我们不需要数扔垃圾的时间,分类也很清楚。”居住在该社区的80后杨小姐说。
该智能垃圾桶还配有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垃圾投放现场。如果垃圾划分不正确,可以及时识别和纠正。
密云路611弄的林云小区也有几个智能垃圾桶。居民可以扫描绿色账户记分卡来分类并放入干垃圾和湿垃圾。
在徐汇区惠东社区,扔垃圾的时间周期已经多次调整。最后,为了满足居民对精确配送的需求,引入了智能设备,不仅可以24小时向居民开放,还可以自动识别配送的准确性。
在笑脸上贴五星所有的年轻人都有一颗“童心”[S2/]
许多社区也制定了自己的奖惩办法。“很多年轻人还是很好看,有点孩子气。我们将通过公开赠送星星的方式来宣布交付情况。”
在上河源社区,保洁人员每天会定期拍摄湿垃圾桶的运送情况,并根据一周的运送情况及时与楼领导反应。社区内设立垃圾分类分级公告栏,每周对整栋建筑的垃圾分类进行评估。红星代表好,蓝星代表一般。年度评估以垃圾分类的差错率为基础,分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建筑内的居民将被列为表扬对象。
在嘉兴路街道瑞虹一期小区,小区党总支和居委会设计了红黑榜垃圾分类时尚指数,直接张贴在一楼大堂。“哭丧脸”和“笑脸”的图标代表每天每层楼的垃圾分类。每天,根据每层楼的垃圾分类,物业在清理垃圾时会打分。一段时间后,有“哭脸”的楼层居民想尽快把“哭脸”变成“笑脸”。
在桂林西街400弄首德坊社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绿色账户。只要你每天早上7: 00到9: 00扔垃圾,你就可以得到绿点,绿点可以换成各种小礼物。“十多年来,对于那些立即撤掉桶的居民来说,改变他们的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希望居民可以从定期定点扫描绿色账户,逐步过渡到定期定点,将垃圾放入垃圾仓库。”居委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