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居委会干部不在的时候,居民该找谁咨询?如果我急着盖章,但居委会主任不在,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临时借用轮椅,该给谁打电话?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看似关系到居民幸福的小事,在虹口区居委会“全岗位沟通”的工作机制面前得到了解决。
虹口区在曲阳路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岗位沟通”机制,让居委会干部实现“技能沟通”。一方面,下沉式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将居委会协助的行政事务数量从146件减少到53件,将户数从100余本减少到29个。公布的事项清单每年更新一次,以促进居委会减负,让居委会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上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要改革居委会干部的工作模式,打破长期存在的障碍,通过建立由居委会老领导组成的监督小组,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人人有岗,一人当班,事事有人管”的全科干部队伍,有效提高服务水平。
“泉港通”1.0版于2016年在虹口区居委会推广,2017年开始在全市推广。2018年,为顺应精细化、智能化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虹口区大力打造2.0版“全岗位沟通”,旨在让居委会实现“服务沟通”。区民政部门分析了37万多件居民事务,推出了61件政务“不开会办事情”清单和41件生活“零距离服务”清单。今年有80项“不开会做事情”和55项“零距离服务”。同时,为全区居民建立了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允许居民咨询“少跑腿”和“不跑腿”。与此同时,推出了一个“微愿望”平台,以促进相互帮助和建立一个温暖的社区。此外,居委会的“全岗位准入”进一步延伸到建筑物,建立了建筑物分类管理制度,并根据高层、多层、旧建筑等特点制定了分类工作指引。,从而开拓思路,为建筑自主性提供参考,使房屋渗漏等问题能够在不离开建筑的情况下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虹口区全力探索3.0版“全岗位沟通”,大力推动居委会干部实现“治理沟通”,提出“每周自下而上形成一个小目标”,将小社区治理融入大治理,帮助居委会解决难题,探索“各部门围绕社区”,进一步增强基层自治和共治的能力和活力。
“小目标”来自基层社区,虹口区制定了“社区体检”计划。居委会通过日常走访和居民反馈,明确实际需求,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形成“社区体检报告”。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建立了多方参与机制,通过街道、居委会、楼宇三级的“全岗位沟通”联席会议、议事会、居委会会议和网络互动平台,聚集各方代表讨论社区问题,达成共识。随后,将“小目标”形成具体可行的实际项目,由居委会牵头指导自主共管,实施监督,共同完成项目实施。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岗位沟通”从“技能沟通”和“服务沟通”开始,从最初提出的“多技能、全岗位沟通、一人值班、全事务沟通”开始,不断丰富内涵,深化功能,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因此,居委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帮助许多“社区白人”具备了在短时间内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必备素质。
如今,在虹口区居委会,每天都有一两个干部负责接待群众,尽力处理和解决现场的各种事务。精细化、智能化的社区工作机制,将居委会干部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走百道门、知百情、解百忧”上,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自治家园建设,培养了一批自治团队和社区领导。
“全岗位沟通”实施以来,虹口区100多名工作专家担任了居民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态势。通过广泛的审议和咨询,推动了多元化的社区参与,形成了“三委联办”、“小社区合并”等一批社区治理品牌。更多的社区治理项目使居民受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