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8字,读完约2分钟
“2015年,在小区党总支的指导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社区自治,怒江源7号楼筹集资金安装电梯,成为全市首例成功案例。”说起两年前她丈夫家的“电梯梦”,普陀区常征镇女儿家小区党支部书记毛平芬(音译)依然兴奋不已。“今年,我们住宅区有三个以上的项目同时安装电梯。这可以说是七号楼经验的又一次延续,也是各方共同打造“同心家园”的生动体现。”
“居民自己筹集资金安装电梯就像建造金茂大厦一样困难。起初,我们心里也打鼓。”虽然安装电梯需要行业委员会出面,与居委会关系不大,纯属额外工作,但毛萍芬几乎参与了各级审批的全过程,尽力帮助居民。大小协调会举行了不少于30次。7号楼成了她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果她无事可做,她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关心项目的进展。
“光靠总支部的力量在居民区安装电梯是绝对不够的。这也离不开居民、行业委员会,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说到最感动她的人,毛萍芬用手指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有马山香、朱、..."社区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首创者朱为了申请批准,跑了60多个部门,前后敲了90多个章,还跑了一辆电瓶车;行业委员会主任马善祥随叫随到,居民们成立了电梯建设项目小组,负责办理审批、财务、出纳等环节...政府有关部门也主动伸出援手,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落实施工监督等职责。由于电梯,邻里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年轻的居民过去常常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与邻居见面,因为在早期的交流中有很多交流,现在他们打开门说话,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切和熟悉。
普陀区“同心家园”的建设,面对老公房安装电梯等“燃眉之急”的普遍问题,从一开始就有着长远的眼光和明确的目标。目前已经建立了“同心家园”的项目数据库和案例数据库,包括怒江源小区7号楼居民自筹电梯安装、长丰顺达公寓大楼集团自治、宜川中原海湾城管理集团租金的自我管理委员会等。创新的机制和方法就像“钥匙”,为整个地区打开类似社区问题管理的“锁”提供了参考。
随着“同心家园”建设的全面展开,普陀区各街道镇和职能部门积极转变模式和作风,共同推进相关项目,实现了基层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资源的整合联动,在区域党建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共治和自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