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0字,读完约2分钟
据普陀区介绍,由普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普陀博物馆承办的2019“普博之旅”文化遗产零距离体验活动近日启动。40多名市民被邀请参加第一次“普博之旅”。每个人都跟着讲师,从古色古香的边新村,到被称为“舟山小上海”的泰来街,再到藏在市场里的丁家官房。还有圣母院大教堂,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深地感受着沈家门的“前世”(据3月28日报道,随着“普博之旅”的开展,这种体验将深入到乡村岛屿,这有利于激活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加“普博之旅”的市民哀叹道,他们不知道家乡的砖瓦背后有如此生动的历史故事。当地人还是不知道,更别说外国游客了,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风景,大多数著名的景点都依靠文化遗产来发光。没有历史遗迹的镶嵌和文人墨客的笔墨,美丽的西湖很可能会失去它的灵气。虽然沈家门的历史细节不如一些古都,但它有着百年渔港的独特魅力,独特的古街古屋堪称古都的“活化石”。然而,这些文化遗产只不过是一些在后街小巷的老房子。只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渔港才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变得更有吸引力。
“海山与红云相映成趣,茅屋环绕白沙。”品味晚清文人的诗歌,寻找渔港深处的古街古屋,真是一种特殊的品味。然而,太多出生和长大的普陀人不再擅长搜刮老人和老人。当朋友从远方来时,他们总是直接带他们去夜店。在沈家门,似乎只有大海可以看到,鱼可以吃。这可能是因为普陀作为旅游目的地,自然禀赋过于优越,使得每个人都养成了忽视文化遗产发掘的惯性,以至于沈家门的泰来街远不如定海的西街有名。幸运的是,近年来,老街的复兴得到了不断的推动,“Pubo Tour”揭开了一个百年渔港的神秘面纱。
当然,仅仅依靠“普博之旅”是不够的。一年六次的体验活动充其量只能惠及数百名市民,而要让文化遗产“活”下去,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这绝不是文化旅游部门一个人的事。
当务之急是“造美”和“串”珍贵的历史文物。正是这种装扮和修复,使散落在城市街区和农村角落的文物脱颖而出,然后绘制路线图,开辟交通线,让每一个市民都能轻松地跟随地图。中小学要把《普及博之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家乡教育的必修课,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写优美文章,用小手大手推动全民参与。这样,文化遗产肯定会“活”下去。
通过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普陀的全球旅游将走得更远,普通大众将会发现更强烈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