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4字,读完约5分钟
住在普陀区的王阿姨最近心情特别好。她家未完成的装修工程即将完工,装修后她将很快搬回新房,告别“上厕所、洗澡、做饭难”的“煤与卫生共享”时代。这是普陀区实施的不完全住房改造,有效地改善了王阿姨等居民的生活条件。这也是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以议案处理为出发点和“支点”不断推进非完整住房改造的结果。
2018年1月,在普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22名普陀区人大代表联合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加快普陀区非完整住宅改造的建议。经大会审议通过,普陀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把推进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利益感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到让群众和代表满意。
图片说明:曹阳五村南岭花园非完整住宅改造施工现场
深入居民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普陀区仍有约55.5万平方米和1.6万套未竣工房屋,面临着房屋结构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居住不便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居民渴望尽快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根据公众意见,普陀区2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加快普陀区非完整住宅改造的建议。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动邀请提出议案的代表参与整个过程。去静安区彭浦街彭三社区学习该社区非完整住宅改造的经验和做法;积极走访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普陀区非完整住宅改造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情况;深入居民区,到居民家中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实际需求;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会,让代表们与票据处理部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北梅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苗作为提案代表之一,提出了“历史保护建筑不能拆除或改变,要从内部解决问题”的建议,得到了提案办理部门的批准。渊源社区居委会主任、议案主要代表石是住宅工作的“老师傅”。在跟踪普陀区人大常委会调查的过程中,她认真观察并及时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和收获,积极参与了相关研究问题的讨论和交流。针对“初步装修方案制定后,居民很难签订合同”的问题,她建议,一方面,居委会和相关部门应听取居民对装修方案的合理建议,与设计单位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力争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使方案最大限度地造福居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转型的基本原则,做好与居民的沟通。
描述: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区政府关于非完整住宅改造的报告
在这一学期中,每年都持续进行随访。2018年9月底,普陀区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代表座谈会,回答了“不完全住房改造”的建议。会上,普陀区政府职能部门介绍了普陀区非完整住宅改造的总体情况、目标要求、重点项目进展和难点问题,明确非完整住宅改造应在3年内启动,6年内完成(即2018-2020年全面启动,力争在2021-2023年完成)。根据“非征集、非救济、可修改”的总体工作方案,代表们对议案的处理表示满意。
此后,普陀区人大常委会考虑到非成套住房改造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决定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课题,并在任期内每年持续进行跟踪,以促进惠民工程的优质完成,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获得感。今年5月,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经过连续监督调查,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非完整住宅楼改造的报告。提出提案的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从多角度提出审议意见,如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居民签约率、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等。区政府副组长对代表们提出的审议意见逐一进行了回应,有效提高了审议的有效性。
描述:普陀区人大代表深入居民家中,听取对非成套房屋改造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法律法规加快非完整住宅改造,满足需求,是解决“老、小、老、远”等民生问题的一项实践工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根据本市现行规定,改造工程需要全楼100%的居民签订合同后才能实施。由于居民想法和需求的多样性与实施改造的可行性之间存在差距,很难达到100%签约,给改造工作带来很大阻力;大部分未竣工房屋“先天条件”不足,目前的居住状况难以完全满足间距、后退、容积率等一系列规划指标的要求。,这对项目推广有很大影响。在这方面,普陀区面对困难,大胆创新,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满足改造工作的需要。
他们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改造方案,坚持“一室一策”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合理化要求。在制定改造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电梯安装、绿化和吊装、框架空线入土等问题,尽可能让居民受益。
据记者了解,近日,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围绕完成旧房改造提出相关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普陀区计划推动签署28块土地和167栋建筑的翻修协议。截至8月26日,已有97栋建筑开始签约,签约家庭达3036户,全区综合签约率为50.13%。其中,38栋建筑已完成装修协议,100%的居民已签订合同。不完全翻新的好处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