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钟杨教授在西藏扎根16年,为孩子们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这种“种子精神”树立了通过科学和教育援助西藏的榜样。人们已经逝去,精神将永存。如今,“种子精神”已由普陀孵化的社会组织——“杨乐公益”延续,由该组织牵头的“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已在西藏亚东中学揭牌。
普陀学生如何延续“种子精神”?
据了解,在上海,“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也将被纳入普陀区青少年中心。该实验室将围绕科学实验、科普教育和未来科学推出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课程,并开展户外研究营、科学探索等活动。来自高校的志愿者教师也将为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提供咨询。
“中阳种子实验室”将实现普陀学生的科学梦想
2018年1月,在志愿者故事扎根的普陀区注册成立了杨乐公益,这是一个致力于延续中阳科普教育理念的公益组织。
“杨乐公益”组织的发起人都是钟杨教授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董事长李白和钟杨最好的朋友;同济大学张小燕教授,钟杨之妻;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钟杨的同事;西藏大学拉琼教授,钟阳博士后;钟杨的侄女钟桂香是一名化学老师。他们决定继承钟杨的未竟事业,升级以往贫困地区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并命名为“钟杨种子实验室”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5月,普陀少先队代表提交了“建立普陀红领巾种子库”的提案,表达了学习植物多样性的愿望。这一建议引起了区教育局、区青年中心和“杨乐公益”组织的关注。团队成员还重新思考了如何在普陀少先队中延续“种子精神”,这也成为了启动“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的契机。
董事长李白透露:“我们正在上海普陀和西藏亚东进行‘中阳种子实验室’的建设,希望延续钟杨教授的初衷,为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教育搭建一个科学平台,培养更多有家有国的科学梦想家。”
据介绍,“中阳种子实验室”得到了一个强大的“专家组”的支持,这是一个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30名专家教授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专业团队,由包括专业儿童社会工作者、中学教师和全国中等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名大学教授组成。
该项目还与大学、博物馆、上海植物学会等密切合作。,为科普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平台和场所。与此同时,科学探索精神已经从科学知识延伸到科学方法和思维,不仅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和经验,还开展一系列科学教学和研究活动,系统地培训科学教师,使科学思维在教学中得以延续。
李白说,今后,“中阳种子实验室”将在上海普陀扎根,为上海和西藏的3000多名儿童提供服务。在普陀区教育局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杨乐公益”团队将带领普陀区的孩子们建立红领巾种子库和种子科学基地,并组织藏族学生在上海普陀区举办科学夏令营,亲身体验种子实验室。
目前,“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已得到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并得到普陀区教育局、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亚东工作组的支持。吸引了长风教育社区12所学校的教师和上海市植物学会的30多名专家教授加入志愿者队伍,并获得了上海精英教育集团、上海波尔克城市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资助和89名爱心人士的捐赠
将普陀科普教育模式和红领巾弘扬种子志愿者精神模式带到西藏日喀则亚东。
今年8月,在普陀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杨乐公益”团队越过海拔4000多米,来到西藏亚东县开展科教兴藏活动。“石头会开花吗?蓝莓和草莓有关系吗?”一堂有趣的科普课在当地学生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活动期间,志愿者团队还积极与西藏亚东中学对接,并签订了合作合同。随着亚东中学“中阳种子实验室”的揭牌,也为双方今后共同推进“中阳种子实验室”志愿者项目奠定了基础。将普陀科普教育模式和红领巾弘扬种子志愿者精神模式带到西藏日喀则亚东,支持建立“中阳种子实验室”。
当我提到这段经历时,团队成员仍然记得。“我们曾经问过亚东当地的学生,他们想去哪所大学。他们都提到了西藏大学,但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听了来自高校的志愿者教授精彩的讲座。他们触动了他们的心。他们给复旦大学等大学增加了一个缺陷,并表示希望走出校门,放眼世界。”
为了实现贫困地区儿童的“科学梦想”,杨乐公益团队在西藏亚东县和梅多格县北本乡开展了14项科普活动,惠及600多名藏族学生和160多名门巴族学生。据统计,“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已影响到全国15000多名中小学生。“杨乐公益”还获得了上海市妇联妇女文明岗位、上海首届公益创业大赛铜奖、2019年公益申请提名奖,“中阳种子实验室”项目获得了普陀区精神文明优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