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7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在普陀区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推出了新书《普陀区改革开放口述(1978-2018)》,32位为该区改革开放做出积极贡献的领导、参与者和推动者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普陀的故事。座谈会上这些叙述者的深刻记忆激励着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改革开放-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普陀四十年四个阶段解读”[S2/]

普陀40年的发展历程,是全国乃至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区委书记曹立强梳理了普陀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和探索阶段”:普陀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建成了服务全市的物资交易中心和商品配送中心。普陀在经济改革领域创造了一批全市第一,如全市第一家建立外商补偿贸易的街道工厂,全市率先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区店,全市第一家粮油食品超市,全市第一个跨省工厂企业产权转让项目。同时,“交通流”被用来带来“客流”,将道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89年,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楼竣工。此后,中山北路建成了30多栋材料综合楼,并在该地区建成了一批大型生活材料市场,使普陀成为中国著名的材料贸易中心;普陀区作为一个长期承担接纳市中心缓解人口压力任务的区,抓住加快旧城改造和扩大辖区的机遇,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建设了大量新住宅区,缓解了居住矛盾。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从1992年到2002年,“改革开放加速阶段”:普陀区提出了“抓住机遇、夯实基础、拓展功能、塑造形象”的12字方针,实施了“南、中、北”的经济布局。经济增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1998年,区委进一步提出“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的理念,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工作。复星高科技公司成为上海首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上世纪90年代,粤兴、奥盛、志达、华明动力等企业纷纷落户普陀,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成为普陀发展的亮点;1994年2月,平江区首次采用“携手共进”的方式,被誉为“上海旧城改造的一项创举”。1998年8月,在市区规模最大、危旧房最集中的“两湾一房”地区拉开了搬迁帷幕,10个月内完成。共投资23.8亿元,搬迁8762户147户,创造了上海投资最多、速度最快、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一批记录。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从2003年到2011年,“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推进”:普陀确立了全面建设和谐新普陀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各种市场因素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贸易物流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镇如城市副中心、长风生态商务区、中央商务区、桃浦城市工业园区和长寿综合服务带五大重点区域建设,积极发展建筑经济、园区经济和滨江经济,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普陀在前人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科技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产业生态区”的总体目标和“一轴两翼”的功能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实施高标准管理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更加清晰;一些低端市场也被关闭,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涌现出一批“饥饿”和波尔克城等成长型企业。智能软件、R&D服务和科技金融三大重点产业被纳入全市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和管理达到了新的水平。轨道交通13号线建成通车,配合轨道交通14号线、15号线、北横通道、武宁路快速改造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开通多条片区对接道路,实施框架空线地面引入工程,加快苏州河岸线贯通。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上海在社区工作方面做得很好”[S2/]

曹阳新村街幸福苑小区党委书记朱爱琴在社区辛勤工作了20年。

1988年,朱爱琴嫁给了曹阳的四个村子。她回忆说,当时,他们四个人挤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厨房和浴室与另外两个家庭共用。那时,没有脸盆或淋浴,空公共房间里装满了每个家庭的水桶来洗脸盆。你必须自己拿起水桶,把它们带回家进行日常的清洗和洗澡。在最艰难的冬天,人们通常只能用冷水洗澡,因为他们抓不到水龙头,没有时间烧水。冰冷的感觉仍然令人难忘。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在她的记忆中,上海普陀区率先改革,35名“老虎厨师”全部被租赁和承包。不久,又迎来了曹阳四村未完成改造的好消息。他们都带着补贴搬家和租房...她说:“当我再次搬回来的时候,我家有一个独立的厨房和浴室,还有一个干净的淋浴间,我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事实上,上海的社区工作一直比其他城市做得好."朱爱琴是“不谦虚”。她说,1996年,当她刚从棉纺厂调到兴美园当秘书时,她从事的是街头第三产业、计划生育和老鼠药。然而,居委会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开始以解决困难和为居民提供服务为主要业务。十八大后,社会管理成为社会“治理”,这对居委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运用“1+3+x”治理模式解决产权纠纷,创新平台载体和活动形式,让居民走出家门,打造“人人”。“现在居委会干部的地位也明显提高了。它已被正式纳入社会工作者的编制,并有平稳的增长渠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给社区的自治和共同治理带来了活力。”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经过22年的社区工作,她被许多变化深深打动。在养老领域,曹阳的老龄化程度在整个地区一直很高。2001年,普陀第一家社区老人日托中心在杏梅园开业,并实行了公益收费。不久,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在街上成立了,紧挨着老人日托中心,这使得老人配药和看医生非常方便。2013年,社区养老助餐点再次成立。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随时点菜,而且没有假期。社区养老越来越人性化。此外,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她觉得在过去,当她看书的时候,她一年只能去书店看一次电影。现在每个居委会都有自己的社区图书馆,有电子钢琴、象棋、围棋、羽毛球等20多种休闲产品。“这种变化确实令人兴奋。”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s2/]“这些创新,今天顺风顺水”[S2/]

季启春,原普陀区国有资产办公室主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见证了长风地区成功转型的全过程。

“长丰创新了土地储备机制,为区级政府提供了推动市级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契机。”纪启春对长风充满了感情。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末,长丰工业区还是一个市级工业区。当时,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关闭和转移的困境。每个控股集团通过土地置换筹集资金并安置员工。一些集团公司将破产企业的地块出售给其他企业,土地流转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统一规划和发展。他清楚地记得,2001年5月,北京市决定全面实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所有企事业单位出售的土地都要首先由政府收回,并成立市、区政府土地开发中心,负责土地收购储备。正是这一重大改革措施,使长丰克服了各种困难,储备了大量的土地,从而掌握了长丰地区统一规划建设的主动权。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纪启春说,长风创新了“三先一后”的开发经营模式,即“先绿化环境,先基础设施,先建筑商业,后住宅开发”。主要通过银行融资、大规模环境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保留下来的旧厂房,建设一园十馆,主题为“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免费提供土地,引进市儿童医院、中国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等高端公共设施。同时,要顶住财政压力,推进商业用地出让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市政基础和公共建设配套设施,为2009年后住宅地块的批量成功推出创造了条件,甚至引起了中海地产的轰动。”

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长风还有一个创新,那就是创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国有管理公司全面负责工业园区的改造和发展。这是上海国有资产体系的一项创举,也是中国的一个特例。”纪启春表示,根据区里的要求,我们不仅对现有资产进行了管理,还在资产运营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充分发挥了融资和投资的平台作用,在项目推广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主导作用。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动荡,长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挫折,如土地退出、投标、合资退出、股票收缩等。在关键时刻,国有管理公司保持实力,坚持目标,面对困难,精心策划,解决难题,确保长风发展按计划进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人深情回忆 不同视角讲述普陀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