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8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普陀正在加快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特色承载区。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要素集聚优势,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战略,提升经济创新和竞争力。
12月5日,位于普陀区桃浦知庄市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幕。据了解,入园后,入园企业或机构数量预计将达到20家左右。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建在前英雄金笔厂,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其中规划展厅、路演中心和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1500平方米,办公设施450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一期航母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功能建设正在进行。第二、三阶段依托桃浦国际创新城建设和桃浦地区整体转型发展,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趋势。
该项目作为国家层面的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新举措,是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支持,将为普陀区的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对该地区发挥“科技驱动转型实践区”功能、促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中以(上海)创新园区建设的需要,普陀区制定并发布了《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11月19日经区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已正式实施。
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敏乐在接受人民网独家采访时表示:以(上海)创新园区为依托建设桃浦知庄,不仅是普陀区实施国家服务合作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普陀区以创新为导向,推进区域优质发展的重要契机。
中以创新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政策要求。深入挖掘和梳理政策需求是制定政策的首要任务。创新制定流程,特别关注需求导向。为此,普陀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了“中以(上海)创新园区政策需求”研究,对中以创新合作相关的各种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根据创新课题的大量需求和建议形成了政策需求清单,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记者发现,此次发布的《政策措施》包括9个方面的18项具体措施,从搭建支持创新的功能平台和提供支持创新的专业服务,到引进各种创新主体、鼓励创新创业、吸引创新项目转化,再到为服务创新创造人才、中介和金融设施,给予“一揽子”的系统支持。
颜敏乐告诉记者:
除了《政策措施》中的18个具体项目外,普陀区现有的“3+5+x”产业政策体系也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园区创新主体。园区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运用,使中以(上海)创新园区的各类创新主体享受到极具竞争力的政策支持。
此外,我们已经将政策服务职能下放到园区的第一线,中以创新园区(上海)有限公司作为政策咨询、受理和回复的服务窗口,服务园区企业的“一站式”政策。
吴敏乐强调,《政策措施》特别重视创造有利于合作和创新的环境。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服务支持、设立天使投资专项基金等方面,推出了许多特色鲜明、功能强大、对温度敏感的措施。
[/s2/]“保护知识产权意味着保护创新”[S2/]
中以(上海)创新园区的突出需求也是我们支持园区建设的一个特点。在奖励国内外发明专利和国家、市专利示范认证的同时,闫敏乐表示,园区内完成对普陀区企业的专利转化、交易和许可的企业将按实际交易金额进行奖励;购买专利保险的企业将根据保单的年保费金额获得补贴。
企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培育企业和产业茁壮成长的沃土。为了通过创新合作和以色列创新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色列创新署将向孵化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还将成立中以(上海)创新园区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园区发展方向,并对引进项目进行评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一阶段由11人组成,他们选自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活和健康等领域。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表示,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开放体现了中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双赢发展;它反映了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上海在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经济研究室主任黄研究员说:
中国-以色列(上海)创新园延续了上海和以色列之间特殊的历史友谊,并通过依靠技术创新要素为两国经济关系增添了新的发展空,从而为双方合作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第二,在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下,中以在技术转让和创新发展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在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中以合作在拓展中国跨国科技合作、寻求国际创新合作新机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经济国家,中以技术创新载体的落地也将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提供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