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居家养老正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首选。但是居家养老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当养老资源有限时,谁应该首先得到照顾?上海市长宁区给出了答案。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2亿人,其中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总数超过4000万人。然而,养老机构面临着护理人员短缺、日常护理人员短缺和专业人员短缺的困境。如何更好、更实际地养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目前,居家养老正逐渐取代机构养老,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首选。但是居家养老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当养老资源有限时,谁应该首先得到照顾?上海市长宁区给出的答案是,满足老年人、精神病人和残疾人的护理需求。
长宁区民政局表示,今年年初,长宁区会同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对2000多名残疾老年人的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医疗需求、生活护理需求和养老设施需求的统计分析,梳理出与“医疗与维护”相关的服务项目,形成调研报告,进一步清晰掌握全区残疾老年人的基本数量、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和服务需求。
根据该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底,长宁区60岁及以上登记老年人口占总登记人口的31.5%,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长宁区民政局局长张伟表示,注重统筹协调、规划布局、以人为本、加强服务资源整合,是“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长宁医疗护理一体化的中心。
目前,长宁区民政局会同区发改委、计委、医保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长宁区医疗卫生联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长宁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结合发展目标,修订完善了《长宁区养老机构政策支持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组合医疗服务供给,相关政策将优先考虑老年人
“整合养老机构资源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张伟表示,长宁区38家养老机构中,有11家为内部医疗机构,其中9家已纳入医疗保险联网三级结算,即账户部分、自收自支部分和总负部分。今年,长宁还将增加两家医院,老年人可以享受相当于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
现实是,长宁的养老金需求很复杂。我们如何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经济负担能力的老年人的需要?可能有必要探索将“医疗和护理相结合”扩展到社区。目前,长宁区民政局与卫生计生委、天山中医医院合作,在位于水城路的长宁区老年服务中心四楼开设了老年医疗门诊,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许多老年人住在养老院后,由于身体原因需要更多的专业护理服务。为此,长宁区先后在多家养老院、养老院和医院之间开展了床位“双向流通”。茅台路义县第二养老院(文杰养老院)开设的99张老年护理床位实现了养老院与养老院之间的相互转移;长宁区社会福利院和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设立了“双向循环”试点床位。因此,空社区养老资源的占用率大大降低。
自2015年3月起,上海开始在部分区县试点建设统一的养老需求评估体系,徐汇区在全区率先试点,浦东、普陀、闵行、杨浦部分街道率先试点。张伟表示,虽然长宁区不是第一批试点地区,但根据全市统一养老需求评估体系的建设,制定了《长宁区统一养老需求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并得到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认可,使用了民政局开发的评估系统。评估工作按照居家养老流程或统一的养老需求评估平台进行评估,主要适用于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四大类服务。其中,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是一个亮点。目前,长宁已经培训了86名专业评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