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8字,读完约3分钟
方达社区从2014年开始尝试垃圾分类,至今已经是第五年了。然而,垃圾分类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成千上万的家庭养成习惯,专业的指导和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今年,在“大调查”的契机下,经过多次调查,天山街最终确定方大社区为定时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坚持以创建市级绿色环保示范社区为出发点,以方大社会形势与舆情气象站为平台,以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和社区单位为重要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向人们寻求建议
促进软着陆
鉴于居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党的总支部显然想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造福人民的实际工程来推广,而不是一项工作任务。因此,我们坚持宣传和要求人民、要求人民相结合。在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召开了一次党员大会、一次建筑领导座谈会、一次物业公司和行业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不同层面展开,收集了大家关于垃圾分类的“金点子”。方大社区的许多老教授积极建言献策,居民的建议得到采纳,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这次宣传发起的“软着陆”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缔约方成员优先
分类自主“合唱”
为了解决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垃圾分类,党员第一”。党总支领导成立了一个由110多名志愿者参加的社区环境管理小组。党员带头承包楼房和住户,帮助居民规范分类。
针对居住区住户难以启始的瓶颈问题,我们通过开办“学习辅导班”设立了垃圾分类班,并加强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带回家。
此外,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园林管理处党支部与方大党总支签订了党建和共建协议,并组织骨干居民进行知识讲座,参与“垃圾到哪里去了”等公众体验活动大大增强了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从每个人做起,行动起来的垃圾分类。
源管理
“定时和定点标准化”
实施垃圾分类的源头是加强对垃圾定期定点投放的管理。我们不仅派出志愿者监督和引导垃圾车厢克服居民的惰性,还安排代码扫描仪帮助居民进行绿色整体代码扫描和日常生活用品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在去年夏天的高温季节,社区代码扫描志愿者中暑在家生病。方大居委会干部轮流担任志愿者,垃圾分类点的代码扫描工作一天没有中断,真正实现了常态化。
如今,居民投资的可持续性、居民的自觉性和分类的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从原来的“要我分家”到现在的“我要分家”;从开始的“无动于衷”到现在的“做某事”;从最初的无知到现在的破袋分配,目前方大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率为100%,破袋投递率超过90%。
接下来,方大小区党总支将继承气象站的优良作风,结合社会条件和民意,继续根据城市、区、街道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定期定点垃圾分类工作,使气象站的社会条件和民意天气“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