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5字,读完约7分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交流总结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和先进经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和组织人事报于2018年8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和选择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经过初步评估和重新评估,长宁区提交了“发挥政治功能,发挥先锋作用,引领社区废物分类全覆盖”的方案,从约40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入围266个候选案例的最终评选。目前,这些案件正在中国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公布和展示。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长宁案例!
发挥政治作用,发挥先锋作用
通过组织力量建设来领导
完全覆盖社区垃圾分类
从基层街道网格化中心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社区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垃圾桶室内经常积聚的臭气和污水的溢出现象是居民反映的问题之一。2017年,虹桥街爱建小区中华山庄社区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95%以上居民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实现了社区“两网合作”的一体化收运。垃圾减量率为31.7%,居民普遍养成了行为习惯,社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十届五中全会关于“扩大定期定点投放社区垃圾分类试点项目”的目标,今年,各街道、镇要形成多个示范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全覆盖,使长宁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垃圾分类的最佳区域, 虹桥街主动标杆,将垃圾分类作为建设国际精品社区的重要起点,积极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 在党建、自治先行、专业支持的指导下,推动更多社区、更多居民、更多力量共同实践,使虹桥街逐步成为长宁乃至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最佳街道镇之一。
开展组织能力建设行动,
实现“四个开始”[S2/]
首先,组织首先展开核心讨论。住宅区党总支领导召开了住宅区“两委”小组会议、行业委员会和“四位一体”会议、党员会议、建筑领导等骨干会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民意调查、民意收集和民意诱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各类住宅区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第二,组织和动员党员成为先锋队。党的总支部提出了“垃圾分类中党员第一”的口号和“四个领导”的要求,带头签署承诺书,实现家庭来源分类,带头参加志愿者队伍,带头进行集体走访。
第三,首先组织和开展骨干培训。在居住区,对“两委”骨干、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居住区建筑领导等“四个群体”进行全覆盖培训,提高他们的概念认知、分类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组织动员更多居民带头。党员站在最前沿,社区的骨干紧跟其后,成对的邻居,成对的提醒住户,成对的负责楼层,成对的引导建筑群体,所有的四根横梁和八根柱子都拧成一根绳子,这驱使所有的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实现“四个结合”[S2/]
一是党员示威和居民自治相结合。志愿者队伍由党员、建筑领导、居民骨干和物业人员组成,坚持分类初始阶段,示范、指导、督促源头分类。借助住宅小区联席会议平台,依托行业委员会和物业,解决了箱式住宅改造及后续管理、楼层撤斗和“两网合作”等难题。
第二,社会力量和专业支持的结合。注重社会组织的引入,开展环保实践课,通过“垃圾分类十讲”、“家庭减法生活”、“挑战环保专家”、“分而治之”、“亲子游戏”、“一平方米菜园”、“酵素生产”等生动有趣的项目,专业指导居民分类垃圾,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三是正强化和负强化机制的结合。每个家庭建立一个家庭“绿色日志”,并对数据进行实时统计;每周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并发起志愿者“破包寻源”通知你;每月召开“减活”居民评议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根据评议结果进行奖励或提醒,不断激发居民的自觉性。
第四,“三定”原则与分类收集和运输相结合。责任意味着社区居民既是垃圾生产者,又是源头分类者和志愿者;物业保洁人员不仅是分拣员,还是保洁人员,也是两个网络的协同回收人员;定时是指投放定时、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定时以及其他垃圾通知清除定时;固定流程是指“居民源头分类→定期定点配送→代码扫描积分奖励→低附加值可回收物二次分拣→定期垃圾收运”的小循环。
实施“垃圾分类+”项目,
[/s2/]实现“四次渗透”[S2/]
一是垃圾分类+党员公益行动。结合党员“双登记”申报公益项目,如垃圾箱“一小时值班”、“一平方米菜园”、酵素生产指导员、“为老人上菜”服务员、明星建筑集团创始人等。通过率先进行分类,展现先锋模范形象,党员的作用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社区居民从白发到白领,从自谋职业到租房,从退休党员到现役党员,都是居民
例如,爱建有12个合作建设单位,包括多个常驻单位,如城市血液中心、东方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一些在职党员住在爱建的中国别墅,那里不仅有一家人参与垃圾分类,还有一家人作为周末志愿者。一些单位党组织通过共建项目推动本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第二,垃圾分类+“四百”访问。结合大规模调查,动员党员骨干面对面走访每一户人家,用“四百”精神推动垃圾分类与“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双向对接,串连数百户人家,知百情,解百难,暖百心,组织动员群众,紧密结合联系服务群众。
第三,垃圾分类+自主推进计划。居委会“六组”自治小组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大量志愿者,成为社区治理的“潜在股票”。行业委员会应动员业主行动,监督物业公司,组织业主制定社区公约,并通过合同规范其日常行为。物业公司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在保洁人员、走廊建设、垃圾桶管理等方面履行职责。通过垃圾分类与相关责任方动员的双向衔接,促进了行业委员会的改选和顺利运行,有效推动了城管、房管、市容等力量下沉社区,强化了社区责任,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三驾马车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垃圾分类+美丽家园建设。从漂亮的回廊、旧住宅区的综合改造、往年的“家门口工程”,到改造“无违章住宅村”、建立无入室盗窃率的住宅区、改造非成套率、建设精品住宅区等。先进的社区更新使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分类与美好家园建设的双向联系,进一步转化为居民参与精细社区管理的主人翁态度和热情。结果,“垃圾分类+”项目成为煽动社区治理的最佳支点,党建引领的双向推进方式画出了社区最大的同心圆,有效促进了居住区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融合。
虹桥街道还制定了《居民区党组织开展组织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专项工作列为“10+10”规定项目之一,标志着居民区各类垃圾分类试点的实施。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形成了以社区前端开展垃圾分类为重点的问题清单,并梳理出了各社区“三力”不足的共性问题,即售后公房、商品房、军品社区三类社区“七难”的共性问题,以及16个试点社区“八不足”的个性问题。 从而找出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并提出16条建议,如街道评估权和参与清算运营公司。
同时,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效果为导向,通过“四步四练”(组织动员;对家庭进行分类,培养行为习惯;定时定点,培育配送模式;常态化管理、培育长效机制)和“十大支持”(分类指导支持、宣传内容支持、培训支持、设施建设支持、必要的物质支持、社会组织支持、资金支持、结算运营商协调支持、积分兑换支持、业主监督支持)。各试点社区垃圾量已达到“一增三减”(即垃圾可回收,干垃圾可减少,塑料袋可减少,总量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