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0字,读完约7分钟
深夜,夏天的晚风伴随着公园里的绿草和湖边的湿气,人们从快乐的奔跑中不断经过。在这个夜间公园里,上海的城市节奏正在被悄悄地重新定义。
直到7月30日,中山公园通宵开放,迎接满月。然而,对于公园经营者和所有相关管理部门来说,这个月长达一年。
记者在7月31日被告知最新数据。自6月30日全天候开放以来,截至7月30日,中山公园从下午6点至次日凌晨5点的累计客流量已达192,200人次。除了开业头四天晚上约有500人外,接下来的20天里,每天这个时候的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基本保持稳定。
所有照明监控设施到位
"这表明许多人仍然有开放夜间公园的需求。"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申辉告诉记者,据公园统计,在19.22万人当中,约70%的当地居民是通过公路来游园的,20%的普通游客,近9%的市民是跳舞和娱乐的,1%的人主要是夜行者和一些垂钓者。
它让公园自豪地成为新一代趣味跑的圣地,但即使历经百年风雨,中山公园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公园开放前,人们最担心的是夜间安全。据陈申辉介绍,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园区内所有的实物防御、人防、犬防和技防设施都已到位。目前,有300多个监测探头和18个紧急呼救系统终端。救援系统已与公园监控系统兼容并投入使用。监控室位于长宁路公园1号门保安室,有固定人员通宵值班。这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公园首次达到如此高的日常安全级别。
据陈申辉介绍,公园在一些危险区域共安装了110盏路灯,包括80盏庭院灯和30盏草坪灯。莲花池等水面周围安装了总长1.8公里的景观灯,并竖立了72个箱式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每个角落的安全。
在公园的中心,两个小卖部两周前只营业到晚上9点,现在已经延长营业时间到10点左右;公园六个公共厕所中的三个被延长到晚上10点。
“这些都是人们在之前的计算中反映出来的需求,公园内设施的开放时间将会继续调整。”陈申辉告诉记者,对于整个绿化行业来说,像中山公园这样的历史公园将在一夜之间开放。探测器的位置和灯的亮度将影响公园全天候开放的效果。“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
重新定义城市的节奏
开放了一夜之后,让花园感到惊讶的是,来自趣味跑步的游客不断涌入。
7月30日晚,记者看到半夜11点左右,仍有人从长宁路1号门小跑进入公园。在公园西侧的塑胶跑道上,来自趣味跑步的人们不断经过,有的是专业装备的,有的是带着“胖乎乎”去锻炼的家长,这是全民健身的生动场景。
“我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人在开心地跑,而且即使你一个人跑也很安全,因为周围有像你这样的人。”独自参加趣味跑步的阮小姐说,与在马路上和学校操场上跑步相比,公园里的趣味跑步环境真的“好多了”。特别是中山公园路面平整,台阶少,坡度平缓,灯光明亮但不刺眼,公园有一个一步一步的场景,部分路段有塑料跑道,让像她这样的夜行者感觉很好。
负责入夜后公园安保工作的长宁区保安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日入园人员的高峰期在晚上9点左右,周末将提前到晚上8点左右。大多数人在晚上10: 00后会陆续离开,但是那些在晚上10: 30后还留在公园的人在增加。
杨芳芳住在公园东南面的兆丰山庄,在中山公园已经住了70多年了。她告诉记者,她家的三代人在这里长大,对公园有不同的需求。通宵营业后,她和她的老邻居可以在凌晨4点或5点来公园锻炼。我的儿子和儿媳可以在吃完后去公园慢跑到深夜。小孙女可以随时来公园“玩疯”。“三代人的感情都在这个公园里,他们已经依赖这个公园了。”
深夜,夏天的晚风伴随着公园里的绿草和湖边的湿气,人们从快乐的奔跑中不断经过。在这个夜间公园里,上海的城市节奏正在被悄悄地重新定义。
过夜的问题取决于长期管理
中山公园通宵开放后,如果还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夜宿问题。陈申辉说,在通宵开放的第一个星期,公园志愿者和许多市民报告说,公园里的盲目流动是严重的,所以公园方面也加强了夜间安全巡逻,并“找到一个说服一个离开”,为过夜的人。
两个星期前,当记者晚上参观公园时,夜猫子们看到巡逻警卫已经站起来,主动离开了。现在满月已经开放,记者在30号晚上11点左右在公园里走了一个星期,只看到一个熟睡的游客躺在万行都路附近的长椅上。
公园夜治安队队长臧告诉记者,公园内夜盲者的情况明显好转,一些曾经在公园内的"老面孔"已经不复存在。他介绍说,从每天晚上6: 00到第二天早上6: 00,安保小组会巡逻7到8次,每次持续一个多小时,覆盖公园的所有区域。“当你看到夜间睡眠者时,你会在第一时间醒来并说服他们;如果我们拒绝离开,我们将直接联系警察局核实他们的身份。”
(照片:舒舒)
“公园通宵开放,只有长期管理才能奏效。”长宁区华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国庆介绍,华阳街道作为中山公园的属地管理机构,与区市容绿化局、华阳派出所、区城管执法局、公园公司、保安公司等相关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处理诸如夜间保安、居民投诉、广场舞噪音等事件。“不管你我”,有效避免了各部门在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情况。
鉴于广场舞问题曾多次被投诉为噪音扰民,华阳街率先在中山公园成立了广场舞团队自治联盟,将7支广场舞团队纳入街道网格化管理体系,每个舞蹈团队每天在公园内外不同时段、不同场地开展舞蹈健身活动。此外,长宁区还在中山公园空广场一号门、公园内聚力工程博物馆入口和室外音乐站外安装了分贝显示屏。记者前天晚上10点观察到,1号门外大屏幕上显示的噪声指数在55分贝到64分贝之间。
周国庆表示,结合中山公园的全天候开放,华阳街也在探索群体联防群治的居民自治制度,激发市民自我管理、文明园林、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治与共治环境。“为了人民和人民的方便,让公园真正成为一个实际问题。”
"全天候公园代表全天候城市。"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破围墙、延长公园开放时间是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趣味跑步的增加表明人们对空城市公众的信任度正在提高。"公园全天开放,这无疑是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
不过,他也指出,在延长公园开放时间后,必须跟进完善的法律法规,并适当约束空市民的行为。
华阳街道华思居委会书记朱表示,由于华思居委会的五个居委会都离中山公园很近,在公园通宵开放前,居委会在居委会和住宅楼张贴告示,宣传文明园艺和夜间安全园艺的注意事项。她说,公园的开放首先让周围的人受益,每个居民都有责任保护公园环境。“这是每个人的事,不是政府的事。”
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探索建设“袖珍公园-社区公园-区域公园”的城市公园体系,这将真正实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长宁区是上海第一个开放“夜间公园”的地区,中山公园也是上海第一个夜间开放的区域公园。长宁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李表示,对于公园全面开放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设施外,还真的需要“人”的力量,努力维护好“百年名园”的环境和历史风貌。
此外,中山公园还可以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实验场所,探索城市多部门应急联动、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重要工作内容。陶希东表示,目前中山公园下午6点后实施的客流统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空公共客房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客流分流方法,为大型功能区和公共场所的管理提供详细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