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2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官兵帮助档案工作人员维修办公设施和携带档案。李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在长宁区仙霞路326号,在绿荫下,一座独特的梯形建筑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上海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拥有240万册档案,保存了完整的“上海城市记忆”。27年前,上海武警总队第三支队第十四中队驻扎在这里,肩负着守护“上海记忆”的重任。在第10届“国际档案日”之际,记者走进第14中队,感受了这群守护“上海记忆”的士兵的日常生活。
走进上海档案馆,你可以远远地看到门口站岗的哨兵。盛夏,气温高达33摄氏度,道路温度接近50摄氏度。值班的哨兵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他的后背湿了大半。支队政委李杰告诉记者,士兵们的执勤环境非常枯燥和困难。大门哨兵与档案馆外墙之间的距离只有五六米,哨兵的视线基本上是一堵高墙。此外,档案馆位于繁华的地区,那里的交通像一艘船,人们每天都在嗡嗡作响。除了经受严寒和酷暑的考验,哨兵们还得忍受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容易让人烦躁。尽管条件艰苦,官兵们还是进行了“以责任写忠诚,以忠诚守历史”的班组培训,尽职尽责地保卫上海档案馆的安全,实现了安全工作的“零事故、零失误”。
描述:官兵帮助档案工作人员维修办公设施和携带档案。李
档案馆里有240万册档案。这些档案“怕水怕火”,其中许多是“孤儿书”。一旦损坏或丢失,它们就是不可挽回的历史损失。因此,中队官兵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没有隐患。
一天,刚刚完成早操的排长宋琳在回营地的路上闻到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这立刻引起了他的警惕。他立即查看了档案馆周围的图书馆,最后找到了冷藏室的火源。一根电线由于老化而自燃,冒着浓烟。他立即向档案室和中队值班室的保卫部报告,并与到达的工作人员一起抢救,从而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
描述:官兵检查档案中的消防设施。李
“除了预防火灾和洪水,哨兵还应该防止博物馆信息的丢失和被盗。”该中队的指导员娜塔莉说,档案馆周围的社会环境很复杂,人流量很大。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和来借阅档案的人进进出出,这就要求值班的哨兵要有一双“着火的眼睛”,以确保各种文件都能看得见、看得清楚。今年3月,两名男子要求带证件进入档案馆获取信息。在检查两人证件的过程中,哨兵宋琳发现其中一人有许多疑点。宋琳立即向值班室报告,果断地封锁了警戒线外的两个人。后来得知,这是一次由支队和档案馆联合组织的“检查”,旨在测试哨兵的执勤能力。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精心安排的“骗局”很容易被哨兵发现。档案馆的领导多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有武警战士在,我们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