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一本厚厚的画册,一幅温暖的手绘地图和一个小展厅供人们阅读——现在,在豫园路上又有了一个据点,可以品尝这座有着100年历史的城市的历史和辉煌记忆。7月6日下午,长宁区江苏路街道豫园路历史风貌区读书点正式揭幕。它也是上海市民的第一个阅读点,是阅读豫园路相关文献、获取导游、应急便利、文化交流等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s2/
《解放日报》上官记者在阅读现场看到,原来属于江苏路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室空室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了2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走进阅读点,你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手绘地图,上面画着豫园路长宁段的历史名人故居。
江苏路街道党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刘莉告诉记者,手绘地图上的内容是街道工作者和豫园路的“老土著”集思广益,收集材料,最终绘制成型的,其中包含了豫园路几代居民对这条百年老街的深厚情谊。刘璃说,这也是为什么街道积极压缩办公区域,使空厅成为服务市民的公共阅读点。正是希望大家能自发阅读相关书籍,主动了解豫园路的历史。
因为它被称为“阅读点”,书必须是一个基本要素。记者看到,不仅有《胡同有多深》、《当时屋里的人》、《名人巷》等与豫园路有关的各种书籍和专辑,还有傅雷、施蛰存、钱学森、张爱玲等社会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系列作品。
其中,一本红色小册子和一本简单的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本名为《昨天,今天——豫园路的红色印记》的宣传书籍是由江苏路街的工作人员编辑制作的。这本书分为两部分:“昨天”和“今天”。介绍了中共革命初期豫园路的重要建筑和历史名人,以及近年来在推进豫园路城市更新中街道创新的社会治理措施。
让居民与邻里建立精神联系
陶勇在豫园路工作了30年。1987年,老陶工作的上海宽进皮带厂搬到了豫园路岐山村。虽然今天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已经转移到其他地区进行生产,但宽金皮带厂的旧厂房仍然作为社区活动中心向周围的居民开放。
多年担任宽进带厂厂长的陶勇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由长宁区少年宫、长宁区教育学院、上海宽进带厂、宏基集团、顺源集团等9个单位,在江苏路街道的共同管辖范围内,成立了豫园路历史街区联合党支部。在7月5日刚刚召开的第二次支部大会上,我们讨论了一系列宣传豫园路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传统的方案。
“我熟悉艾黎的历史,我负责整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请区档案局和有关单位补充。”老陶除了担任厂长、党支部骨干外,作为“豫园老路人”,还积极参与绘制豫园路历史文化名人手绘地图。
和老陶一起参加的还有祁山村的“土著”霍柏。霍柏生于1953年,在岐山村生活了60多年。霍柏的祖父曾担任中华民国外交官,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老相识,他当时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官员。1934年,钱均夫和他的家人搬到了岐山村。虽然霍柏的家在12年后才搬到这里,而在霍柏出生后不久,钱学森回到中国,带着他的父亲住在北京,但霍柏还是听了他的长辈讲述他从小与钱学森一家相处的故事。
“我妈妈今年99岁了。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虽然人散了这么多年,老房子还在,我的记忆还在。”霍柏告诉记者,在下一阶段,景区联合党支部将选择党员和居民作为豫园路沿线各居住区建筑群体的代表。作为一个特殊的宣传员,他们将告诉新租户和业主关于豫园路的文化历史。“让每个人都住在豫园路。”人们与这条道路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从心底里热爱这条珍贵的历史街区。"
阅读点开放时间为上午9: 00至下午7: 00,由江苏路街管理。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阅读中心将聘请专业讲师,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阅读活动,以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市民和游客了解对上海尤为重要的城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