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1字,读完约8分钟
黄石,1951年出生,画家
1956年,黄石5岁,和父母住在江苏路285弄。黄石在1999年48岁,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离开了这里。
半个世纪过去了,对这座城市来说,这只是一个瞬间,对一条小巷来说,这足以改变一切。对黄石来说,这条小巷是他认识上海神秘的一扇窗户——在平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多少悖论。
晚上,阳光照射到江苏路285弄,花园的房子镀上金边,很安静。从小长大的黄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空在荒芜的小巷里,篱笆上的花无声无息地开放着,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像空.断后美丽的舞蹈如果没人说话,就没人知道这条巷子里发生了什么。
黄石1956年5岁,和父母住在这里。黄石在1999年48岁,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离开了这里。半个世纪过去了,对这座城市来说,这只是一个瞬间,对一条小巷来说,这足以改变一切。
黄石用笔名“三巷姐夫”写了一篇“江苏路285巷”的帖子,并不时在网上翻印。对于外人来说,阅读这条胡同的故事多少有些好奇,但对于黄石来说,这条胡同是他认识上海神秘的窗口——在平凡的生活背后可以隐藏着多少悖论。
江苏路,前世
要了解解放前的江苏路,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首先,在1905年,租界当局越过边界修建了七条道路,包括一丁板路(今江苏路)和豫园路。在这条路修建之前,它是有河流的农舍的乡村风景。北部有清水帮,中部有朱安帮,南部有曹巷帮。有王家龙、朱家社、曹家岩和钱家巷等村庄。居民在农场和农场工作。道路建成后,一些中外人士在道路两旁建造房屋、别墅和高档住宅。1908年,宋一家在田埂西北侧开辟了10余亩田地(今豫园路996号~ 1008号),建起了两座花园洋房,名为京兆山庄。清末民初,苏州贝氏等业主建造了一栋5层混合结构的公寓(现豫园路1054号),以及12栋3层西式建筑(现豫园路1050弄),分别命名为“九安公寓”和“九安广场”。1924年,东园别墅建在豫园路1032弄,有五栋四层别墅。第二年,美国商业中国商业公司和其他房地产公司联合建造了70栋西式三层建筑。主人借周武王在岐山出生,岐山被命名为“岐山村”,至今仍在使用。从那以后,先后建成了钟毅村、安定村(江苏路82弄)、朝阳广场(江苏路200弄)等70栋中式3层建筑和其他花园别墅。解放前,该地区有320栋花园洋房,江苏路两侧逐渐成为当时上海西部的高档住宅区之一。当时,这些花园别墅的主人大多是外国人、晚清遗孤、军政要员和富有的工商业户,而新式弄堂的负责人大多是外企、金融、房地产等工商企业的高级职员或文化界、知识界的名人。院子之间有竹栅栏和砖墙,它们互相推着窗户,但它们彼此不接触。
第二次节点是在1937年,当时好莱坞游乐场在豫园路开业,后来改名为好莱坞俱乐部(现长宁区工人俱乐部),有20张赌桌,因此该地区被称为湖西著名的大赌场。“八·一三”事变后,江苏路和豫园路沿线的高档住宅区成为日寇和汪伪首领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叛徒吴世宝住在豫园路749弄。1939年,汪精卫和他的妻子陈璧君等人聚集在豫园路1136弄31号(现在的少年宫),为傀儡政权做准备。战争给这条道路带来了两个变化。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微妙定位,纷纷来这里建房和出租牟利,使得道路两旁的花园和房屋越来越多。然而,与此同时,来自邻近省份的难民大量涌入上海,在曹家岩、朱家河和王家弄建起了棚屋和棚屋。在江苏路,有许多分支和车道,新车道与旧车道相连,房屋和村舍参差不齐。
黄石居住的285条胡同中,大部分都是独栋花园洋房。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场台风吹倒了小巷的最后一堵墙。第二天,黄石胡同的人看见后门外有一块碎砖头。“就好像窗帘拉开了,他们在墙后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景。墙后的人住得那么破,那么烂,还有一间草屋。”住在小屋里的人试图环顾花园房子的小巷,小巷里的人也看着他们。后来,两边的孩子成了一个班的同学。
江苏路155号,江苏路285弄以北,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所在地。这是一所在海外闻名的百年名校,所有著名的宋楚瑜姐妹都在这里学习。其前身是1881年由美国圣公会创立的圣玛丽亚女子中学和1892年由基督教南方监督协会创立的中西女子中学。南面江苏路389弄,1947年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生,位于江苏路永乐村21号;江苏路285弄西侧是1936年竣工的江苏路284弄安定广场。一群高级白领和知识分子住在这座联排别墅里,其中包括傅雷,他是一名翻译,1949年住在284巷5号。他们就是在这里完成了最后一次旅行。
这条小巷有多深
黄石的父亲是《文汇报》的老记者黄骊文。大约在1956年,他的五口之家搬到了江苏路285弄36号。别墅有两层,一个在教育出版社工作的邻居住在楼上。在34号的隔壁,住着一个秃顶的老人,他负责修理街上的煤球炉。他每天的行为都很谨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黄石听了父母的闲话后,才知道这个胖老头是解放前江西一个县的县长。
附近有许多知识分子和教授,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黄石的年轻玩伴中,有高家的四个兄弟姐妹。他们的父亲是纺织工业家高,他们的母亲是英国人。这对夫妇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并与宋庆龄有过接触。有一次,黄石像往常一样去高家玩,却看到高在花园前打扫一尘不染的车道。他告诉孩子们明天不要来玩,以后要像往常一样玩。后来,黄石得知宋庆龄第二天拜访了高家。
江苏路285弄28号据说曾被用作私立医院。解放前后,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搬进来,它变成了一座居民楼,逐渐呈现出72户与其他花园洋房截然不同的面貌。
生活在28号的最传奇的家庭是作家张爱玲的父亲、继母和弟弟。
巷子里的孩子们都叫张爱玲的继母“阿姨”。阿姨举止优雅,面容端庄,皮肤白皙。黄石想起来了,张爱玲的父亲已经去世,她姑姑独自一人住在西南方一个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和邻居合租了一个保姆。她非常喜欢小巷里可爱的孩子们。她经常给这里的每个人打电话,给他们蜜饯、糖果和芝麻酱。但是即使只有巷子里的孩子吃到了芝麻酱,我阿姨用的勺子碗也是精致而不寻常的。
有一次,黄石在信箱的小玻璃窗里看到一封写给她的信,上面写着:“孙用扇子来收。”当时,他想知道一个女人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那是寄售店的,说一件毛皮大衣已经卖了。
事实上,孙的父亲孙宝启是清末的一位大臣,清末的一位外交官,北洋政府第四代总理。张爱玲的祖父张培伦是晚清著名的大臣,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孙樊勇与张氏家族结婚时,据说全国有19处房产以这对夫妇的名义出售,但由于没有其他收入,这对夫妇渐渐坐在了空.山上最终,张爱玲的父亲死在了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里,而孙只能靠卖家产来谋生。
黄石长大后,在巷子里遇见了她的姑姑。她半瞎了,面部特征也变了。她看着有一个小角落的人。她用她的绰号叫黄石。她说:“你不认识你的姨妈。”“知道了,阿姨,你好吗?”“不好,不好。”阿姨说标准的北京话,还有一些上海话的声音。后来,我姑姑死在这个小房间里。
这个小房间里的第三个人是张爱玲的弟弟。他在郊区的一所中学教英语,退休后回到父亲和继母的家。他姑姑死后,他独自一人住在这里,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袄,窗户上贴着纸。巷子里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他从未结过婚,似乎也从未恋爱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粉丝”特地来到这里,张爱玲的弟弟给了他一些钱。最后,他也死在了这里。
多年以后,黄石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作品,意识到作者笔下邪恶的继母是巷子里善良的姑姑。作者怯懦的哥哥是在看不见的小房间里的老绅士。由文学创作和再加工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之间的差距太大,仔细思考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令人痛心。
1999年,黄石的家人离开了江苏路285弄。那时候,老房子年久失修,大部分都有陈旧的迹象。一些企业在弄堂里设立破墙店铺,弄堂里还有经营炒饭的小贩。黄石走了以后,他不敢再回怀旧了。死人是追不到的,过去的日子就像那些已经消失的人一样,再也找不回来了。但他画的是江苏路285弄,画中没有人物,像一千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