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6字,读完约3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引发的纠纷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涉及互联网的矛盾和纠纷,长宁区人民法院今年率先成立了专门审理互联网相关案件的互联网审判庭。昨天,记者从长宁区法院了解到,法院自1月份成立以来,已经受理了108起涉及互联网的民商事纠纷。据报道,今后涉及互联网的刑事案件也将纳入法院审理范围。
长宁法院互联网审判庭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长宁法院互联网审判庭庭长张晓钦表示,法院目前受理的108起案件主要涉及几大类,如合同纠纷、销售纠纷、借款合同纠纷和网络侵权纠纷。“受理案件的定义主要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案件,如买卖行为是在空互联网上完成的,或者合同是通过互联网履行的等。其核心是强调交易行为和侵权行为的互联网性质。”张晓钦进一步解释说,公众熟悉的网上购物、网上购票、网上广告和促销以及网上平台贷款合同都在受理范围之内。
据报道,互联网审判庭仅涉及民事和商业案件,下一步将包括涉及互联网的刑事案件,包括互联网上的非法集资和互联网上的信息披露。
长宁法院院长米荣臻告诉记者,设立互联网审判庭有三个考虑。
首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的便利性,审判和技术被深度融合,数据真的跑腿了,使得人们的诉讼更加便捷。因此,网络审判庭应运而生。
第二个考虑是基于大量互联网企业的出现,包括互联网平台上的服务提供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这些企业需要法律秩序和监管。“目前,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效应正以几何级数增长。除了提供全天候、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外,网络也会出现一些纠纷。”米荣臻透露,据初步统计,从2014年至今,仅长宁法院就处理了3300多起与互联网相关的纠纷。他认为,面对这种新型的网络纠纷,有必要重构审判模式,以适应大量网络纠纷的出现。
第三个考虑是顺应上海的法律环境和法律力量的发展。他指出,长宁区是互联网和生活服务业的中心,也是长宁区建设的重点产业。包括公众评论、美团、携程和品多多在内的互联网公司都驻扎在长宁。2017年1月至10月,长宁区已注册互联网生活服务企业3888家,其中重点企业298家,税收48亿元。米说,互联网模式的这些生活服务行业将带来财富,但它也将带来消费陷阱和监督盲点,所以互联网审判法院的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互联网审判法庭是通过专业法庭进行专门审判,配备专业力量。自成立以来,法院已收到108起案件。米荣臻希望通过专业法院的专门审判,增加审判延伸工作,提高整个网络的法治水平。他还表示,除了网上审判对象,网上审判庭还将提升网上审判模式,最终通过技术升级达到网上纠纷的网上审判,使网上审判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