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2字,读完约2分钟
缩小民兵编队规模,建立大数据保障、气象水文等16个专业和特种民兵分队,建立士兵编队信息管理系统...在上海市长宁区民兵组织调整和改革任务部署会议上,军队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使人们眼前一亮。
“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民兵队伍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战斗力建设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支持担保和中标可以成为有形和有形的实际措施。”长宁区人武部第一书记、区委书记王为人说。
但是,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民兵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民兵队伍的作用,充分展示民兵队伍的形象呢?这是近年来长宁区军队和地方领导思考和探索的一个实践课题。
积极探索网络信息、大数据等军事应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民兵队伍布局,建设一支应急、专业、特种部队长宁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区长顾洪辉说。 主要做法是:
鉴于符合征兵条件的青年人跳槽频繁、流动性大,将“训练队”作为实际训练和完成任务的基础工程;
规定在上海有居住证并稳定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可以被列入分组类别;
扩大士兵在工业系统、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发展民兵新的素质力量,全面推进从简单的人员编组向人与装备相结合的扩展;
充分发挥长宁区信息服务业集聚优势,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园、网络人才等资源,组建网络分队和大数据支撑分队;
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成立民兵气象水文支队和测绘保障支队;
注重引导相关企业积极承担国防义务,组建装备维修队和食品安全队。
分散为民,聚集为兵。召唤就来,战斗就来,战斗就赢民兵的拳头力量,就在阿拉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