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9字,读完约8分钟
根据长宁区的说法,73岁的王晓河和钱学森的父亲是多年的邻居。在豫园路1032弄岐山村生活了66年后,她总是期待着在自己家门口看到“童年场景”。这个愿望很快就会实现。
今年3月,长宁区正式开始对岐山村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到下个月初,胡同中14栋优秀历史建筑最关键的外墙将被修复,展现出90多年前诞生时的优雅外观。岐山村15栋住宅楼的内部改造和煤炭卫生设施的改造也将同时开始。在所有的改造工程于9月底完成后,岐山村将成为上海新弄堂的第一个景观保护建筑。
给老建筑“卸妆、护肤、淡妆”
岐山村北邻长宁路,东邻江苏路,南接豫园路,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这是一个典型的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新弄堂。弄内的大多数建筑建于1925年至1930年之间。建筑风格为连体三层花园洋房和独户花园洋房,砖木结构是当之无愧的“主角”。2005年,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的岐山村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记者从长宁区房管部门了解到,岐山村的改造涉及15栋建筑,以豫园路主干道为轴线呈鱼骨状排列,其中包括11栋联排别墅和4栋独栋花园洋房。除了屋顶修复、立面修复和承重结构加固修复经常涉及的历史建筑、公共部位修复、给排水等设备修复外,空线进入地面的高低压网架等项目也包括在此次修复中。
在庐山村的建筑工地上,推着水泥车的居民和工人不时会相互让路;在胡同均匀分布的角落里,建筑墙壁的声音和电钻的轻微声音似乎伴随着胡同外繁忙的豫园路的和谐。但是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们面前的密集脚手架。"修复历史建筑的关键之一是修复正面."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岐山村有各种建筑立面,包括红砖干墙、青砖、鹅卵石和水泥拉毛,修补方法也各不相同。
例如,要修补刷过的墙面,必须先清除破损处,然后再擦拭刷过的灰;清水墙面需要专用的油漆清洗剂去除墙面原有的油漆和污垢,然后用专用的砖粉浆进行嵌缝,逐块勾缝;最复杂的鹅卵石外墙修补需要在清理受损部位后进行,垂直悬挂、立方、找规矩、制作灰饼、填充钢筋后,依次涂抹底层、中间层和粘结层的沙浆,铺完鹅卵石后,依次进行找平、修整和养护。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反复修缮,大多数建筑都被不同材料的各种涂层覆盖,就像戴着一副身份不明的“面具”。
在岐山村居委会所在的豫园路1032弄48号,当施工人员用特制的高压水枪冲洗门面时,“口罩”并没有动,只能在外墙上“涂”上专业的脱漆剂,就像给大楼“卸妆”一样。但是,一般来说,“卸妆”只能恢复建筑物的“素色”卸妆一次,而积累了三、四层不同油漆和油漆痕迹的旧楼只能让步,只需“卸妆”就能恢复建筑物原有的背景颜色,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修复旧建筑的另一个“定时炸弹”是白蚁。王晓河(音译)是一位老人,住在钱学森位于岐山村的旧居二楼。他告诉记者,每天晚上8点,房间里的白蚁都会准时“上班”,居民们都很熟悉往日光灯上滴一壶冷水来引诱白蚁聚集在花盆中央。大约半个小时后,几十只“去上班”的白蚁几乎“放弃了挣扎”,所以那天晚上居民们基本上可以睡个好觉。"这就是在老房子里住多年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在岐山村的修缮中,一栋住宅楼的横梁被白蚁侵蚀后严重受损,整个横梁都需要更换。同一屋檐下的两户人家不得不暂时搬到其他地方暂住,这样工人们就可以成功地更换这根10.2米长、重500公斤的横梁。但是,由于该住宅楼不是临街建筑,而且旗山村的主通道不到5米,所以卷扬机无法进入。最后,12名工人不得不徒手将横梁举到屋顶。
在翻修期间,此类意外挑战时有发生。此外,历史建筑的改造必须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这使得岐山村的改造不仅要依靠施工方的专业技能,还要依靠居民和居委会的参与和配合。
解决矛盾和隐忧的“长制”
钱学森故居纪念馆所在的居民楼一楼,有6间家庭共用的空厨房。2011年,长宁区对这里的厨房和浴室进行了改造。
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要求是“五年一次小修,十年一次大修”。岐山村的最后一次大修发生在2011年,主要是翻修了房屋的门、窗、公共部分和地板,粉刷了外墙并堵住了屋顶,完成了两栋房屋的厨房和浴室翻修。
与七年前的大修相比,岐山村的修复明显不同。江苏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建峰告诉记者,居民们起初认为“房屋修缮”和以前一样,工人们搭起脚手架,几天后就粉刷好了。“没想到工人们来了之后,先把外墙凿开打磨,再用高压水枪喷水冲洗,最后按照保护建筑物的最高标准进行修复。”
修复后的建筑美观大方,但在修复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居民生活的意外事件,如“窗户未关好,高压水枪误喷入屋内”,墙壁长期失修,或窗框松动,造成房屋渗水。
江苏路街道岐山小区党委书记李告诉记者,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每天早上7: 00至晚上17: 00,居民可随时向岐山村建设信息办公室报告。此外,每周三下午,街道、施工人员、监理、居委会和物业将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施工问题和居民需求。
今年3月,江苏路街道首次实施了“管理委员会”,并在每条胡同设立了一名“经理”,以便在居民和居委会之间建立更准确的沟通桥梁。
67岁的祁山村村民任赞群是这条胡同的第一任“市长”,曾担任过祁山村小区的书记,在居民中颇具权威。在这次大修中,整个小巷的主要通道两边都覆盖了脚手架,居民们很难晾晒衣服,或者他们家的墙面渗水脱落。每个人都是第一个想到“找份老工作”的人,任赞群会立即与施工队反映,或请居委会协调。最初,一些愤怒的居民在忙碌后看到旧工作,开始耐心等待解决方案。
“老巷子条件有限,不能配备保安和24小时清洁服务。这时,有必要调动居民自治的力量。有些人带头参与,共同保卫家园。王建峰说,在老城中心的“熟人社会”中,“长制度”将政府管理转变为社区治理,正在成为居民自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文化聚会”使佃农和原住民成为“家庭”
截至目前,长宁区共有34万平方米的公房,如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旧公寓等,其中一至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21栋,居全市第四位。其中,江苏路街是全市花园洋房数量最多的街道之一。该地区有58座优秀历史建筑,占长宁市优秀历史建筑总数的48%。
正是在老房子密集的风景名胜区,许多老年土著人离开这里去别处居住,转而出租老房子。李告诉记者,岐山村有近500名居民,近40%的租房者住在整条巷子里。在参与大修的200多个家庭中,租房者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老社区条件不好,煤多、卫生多,居民矛盾集中。”“入住率很高,房客对房子的爱一定不像土著人。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面对“链条”的管理压力,旗山村坚持利用多年来“文化聚人”积累的居民自治“家园”。每当新住户来居委会报到时,工作人员会主动介绍豫园路和岐山村的旧路旧巷的历史,李等同事也会“有预谋”地询问新住户的兴趣和艺术特长。就这样,住在旗山村61号的浙江“上海媳妇”被挖掘出了自己的文学特长,成为了居委会文化小组的组长。
此外,岐山村居委会还主动邀请长期居住的住户担任楼领导,参与走廊和小巷的管理。就连巷子里租来的房产中介也加入了岐山村居民区的巨力党支部,主动向新住户通报了历史建筑的使用和装修情况。
8月初立面改造完成后,岐山村还将进行房屋的室内改造和空线住宅框架的地面入口。几个月后,当人们在金秋十月再次走进岐山村时,这条内外都经过翻新的老胡同,以及“蜘蛛网”不复存在的空,会有什么样的新光彩,不妨走进豫园路1032弄,亲自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