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3字,读完约7分钟
图为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接受新华网专访。
近日,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接受了新华对话区委书记的大规模全媒体采访,聚焦发展,解读未来。在谈到长宁区优化商业环境的工作时,王为人说:“通过改革,长宁尝到了很多甜头,不仅仅是表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行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行业的齐头并进。各部门可以随时听取群众和企业的声音,不断调整管理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的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水使鱼快乐,而坚固的城市使贾星快乐”。商业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的成长和积极的创新创业都离不开良好的商业环境。2018年,长宁“一张照片多次准入”、“一证多次准入”改革、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验放分离、零等待”等创新举措三次获国务院表彰,成效显著,备受关注。
告别“证书”和“一张照片多次访问”,减轻企业负担
在上海,长宁是第一个提出“一张照片多地址”改革的城市。
王为人说:“我们正在进行‘一张图多址’的改革,以帮助企业在扩大业务规模时降低机构成本。根据原规定,企业每次开店都必须重新申请一套营业执照。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它也给企业增加了大量的时间和运营成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有需求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急于减轻这方面的负担。”
以网上购物水果为例,为了快速配送,最好在全市都有配送站。然而,三年前,从事“易果鲜”配送业务的上海安信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了困难——按照规定,每个配送点都要有营业执照,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更多的时间。
2016年7月,长宁区率先试点“一张照片多地址”登记。只要是在长宁区从事“互联网加生活服务行业”的内资企业,在不影响人群、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在该区增加一个或多个营业场所时,可以在一个营业执照上登记该区多个营业场所,无需重新申请分支机构营业执照。这大大节省了网络扩展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六家企业,如“南瓜车建模”,成为该系统的第一受益者。
如今,“一张照片多次访问”和“一张证书多次访问”的改革已经深化。首先,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下,进行了跨地区试点备案,随后适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从内资企业延伸到外资企业,涵盖了公司制企业的所有类型。它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加生活服务业”等。,从“1.0版”到“2.0版”甚至“3.0版”
对此,王为人强调:“目前,符合‘一图多址’要求的企业可以按照这样的措施进行管理,有效地简化了各种流程,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
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网络监管的“长宁模式”
消费者经常使用的许多应用,以及在中国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互联网加生活服务业”企业,如公众评论、美团外卖、携程等。,已经定居在长宁。自“互联网加生活服务业”创新实验区成立三年来,代表性企业不断涌现。
当这座精致的古城遇到互联网的“新事物”时,它会与美好的事物发生碰撞,也会出现问题。例如,互联网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客户,企业和客户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纠纷。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如何维护双方的权益并依法监督?
处于潮流前沿的长宁迈出了新的步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络监管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围绕“发布管理服务”,改善创业条件和激励机制,完善网络监管方式,优化政府服务理念,促进辖区内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据悉,自2017年10月起,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局联合建立了网络监管远程协作机制,通过该系统完成点对点的自动化业务处理,实现了网络违法案件移送和调查的在线处理。从调查请求到信息反馈的周期也从最初的几个月缩短到三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投诉和报告的调查和处理时间。同时,长宁与阿里巴巴实现了数据共享,并在网店主体管理、交易数据查询、商品在线抽样检验等方面加强了合作。借助“红盾云桥”平台,一般在1-3天内完成反馈,与原来2-3个月的案件调查周期相比,有效提高了网络监管效率。
1月3日,上海第一个网络诉讼平台在长宁法院开通,同时发布了《网络纠纷案件审理白皮书》,正式启动了网上集中审理模式。这是2018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成立首个互联网审判庭,研究互联网纠纷集中审理“长宁模式”后的又一次新探索。
“跨行政区域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在监管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互联网+”的经营环境,不仅丰富了市场监管的新内容,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司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王为人表示,长宁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希望长三角地区在市场监管方面有更多的城市间合作。"
推动贸易便利化,解决企业的“困难”和“痛点”
有一次,一瓶保质期为15天的新西兰进口巴氏杀菌奶需要8天才能进行检疫放行,这常常导致“上架即过期”的窘境。现在完全不同了。牛奶在星期一被挤压,星期二被放在机器上,星期三到达香港,星期四被放在柜台上……从新西兰的原产地到居民家最早只需要三四天。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长宁区在探索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2017年底,长宁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协议,对上海新联方进出口有限公司、蓝伟乐(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新石兰云信(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派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新平衡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等五家符合条件的进口企业实施“验放分离”, 通关速度实现了“零等待”,对于提前在国外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的进口产品,贴上含有检测信息的二维码后,入境时可以实现“只扫描码就放行”,大大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是“产品管理”还是“企业管理”?它是“先验的”还是“先入为主的”?这似乎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场“游戏”。事实上,它考验政府部门准确监管和不断优化商业环境的勇气和能力。只有准确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解决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事实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初进行大规模调查和访问时,首先得到的支持来自长宁区委和区政府。两人都深入企业调查“痛点”和“难点”,同时根据企业的导入数据和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长宁区配套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从“第三方验收”向“多方验收”转变,从“预批”向“企业告知承诺”转变,从“实物围栏”向“电子围栏”转变...这些改革措施的成功是由于市场监管思想的转变和扎实的研究。
对此,王为人印象深刻。他说:“要优化经营环境,就要注重企业的感受和市场的评价。每一项改革措施都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你必须深入基层,找到改革的突破口。这种改革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俗话说,“种梧桐树引来凤凰”。创造一个商业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目标是凝聚企业和人民的心。多年来,长宁一直在不断寻求变化,并适应变化。它不仅成为了企业的“营业员”,也成为了企业的服务员和贴心人。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制环境等软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经营环境带来了新的升级和新气象,为长宁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