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小学生在“新垃圾桶”的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数据)

小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分类垃圾”?在长宁区建清实验学校的蒸汽课上,我的朋友们用3d打印结合编程制作了神奇的人工智能垃圾桶。这所有15年历史的中小学综合学校最近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垃圾分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探索实验来回答你心中的问题

学校的“生活的土地”调查小组开始尝试第一次调查活动。从教室里的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中取出一种垃圾,把它们埋在土壤里,种植它们来模拟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比较了它们在土壤中的降解率。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和调查,我的朋友发现不同种类的垃圾在土壤中有不同的降解率。例如,桔皮作为湿垃圾,四周后,霉菌大面积生长并开始降解;一小部分干垃圾,如餐巾纸,颜色发生了变化;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的垃圾,根本没有退化的迹象。五年级学生王瑞迪表示,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可以通过资源回收的方式回收,湿垃圾可以通过填埋或堆肥的方式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有相应的去处,实现资源再生,不污染环境。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生活用地”调查小组的指导老师魏海峰说,垃圾分类调查课程不仅回答了孩子们心中的问题,还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普及了环保课程。

3d打印编程有助于垃圾分类

在校园蒸汽编程工作坊中,六名小学生互相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使用编程、机器人和3d打印制作人工智能垃圾桶。

人工智能垃圾桶由红外传感器监控,并由舵机驱动。老师通过编程模拟“倒垃圾”的场景:当有人把物体放在智能垃圾桶的“端盘”上时,垃圾桶会自动将物体“吞”进肚子里……学生也可以在人工智能垃圾桶上画出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各种生活垃圾。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小学生利用“新垃圾桶”的探究学习,在有特色、有趣的活动中,不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建清实验学校副校长童玉静表示,自2017年以来,学校已将垃圾分类纳入2000多名学生的教学主题活动,幼儿园小朋友基本掌握了“什么是干垃圾、湿垃圾”;小学和初中对“为什么要分类垃圾”和“如何正确分类垃圾”有深入的了解;高中生学习并撰写关于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专题研究报告。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校园教学楼的底层有一棵富有创意的“绿树”。旧书、旧校服、文具、雨伞...学生可以在这里捐赠他们不需要的闲置物品,并通过这个环保树与其他贫困学生共享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建青实验学校用3D打印出了智能垃圾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