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路街共有198个居住社区,三种类型的社区并存:旧别墅社区、售后公租房社区和普通商品房社区。其中,有31个老别墅社区,214栋建筑和1470户家庭;共有81个售后公共住房社区,386栋建筑和16,637户家庭;共有74个商品房小区、211栋建筑和12,276户家庭;还有12个混合社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守住大门,管好百姓,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新华街精心“把脉”了三类社区,开出了三个“药方”。
处方1:最强的声音来自扬声器
街上的老别墅社区有许多露天小巷和小庭院,老年人、住户和公共部分之间有许多共享现象,住房高度分散。随着租房者陆续返回上海,老洋房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街道采取“一口管理+群防群控+小喇叭宣传”的方式,保持好巷子的出入口和别墅的小庭院门。
街道将开放的胡同改造成了“一站式管理”,在市场力量的帮助下,结合负责门口的指导员和专业保安,在胡同的出入口设置了临时岗亭,以防止和控制人员的出入。对于散落在小巷中的小房子,街道实行自治管理,居委会通过敲门、电话、微信等非接触方式,带头动员党员、楼领导和志愿者登记提醒来(回)沪人员,并通过听、看、问、巡等方式,对家中孤立无援的人进行24小时监管,充分发挥群防群控、守护小院门的作用。
老别墅社区的居民相对分散。如何传递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预防等相关内容,引起群众的关注?街道充分利用了小喇叭传播广、穿透力强的特点,开辟了防疫信息的“最后一百米”。鉴于来(回)沪隔离居住14天的人缺乏“先天”条件,居委会要求物业公司除了对社区的公共空房进行消毒外,还要对屋内的公共厨房和卫生间进行消毒;二是引导居民在错误的高峰期使用厨房和卫生间,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
处方2:邻里监督和控制疫情
售后公租房社区的特点是半封闭社区多,沿街门多,物业管理相对薄弱。为此,新华街采取“门岗、一岗+大分工、小包围圈+邻里守望”的方式,做好社区大门,管理好楼门。
为了加强售后公租房社区的实力,街道充分整合了由各方抽调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并与物业公司的岗位配合,对来(回)沪人员的信息进行登记,扫描代码并提交,对岗位温度进行测量。在半封闭社区中,通过合并邻近社区的门和柱子、向前移动柱子、设置栅栏等,在沿街的门建筑中设置临时柱子。,借助市场力量实行临时封闭管理,通过大分工、小包围,把所有进出人员纳入可预防和可控制的范围。
出售后的公房社区居民彼此比较熟悉,在来(回)沪人员、信息登记、家居隔离等方面应充分发挥邻里守望的作用。当居民发现来(回)上海的人会主动向居委会反馈,提醒来(回)上海的人做好信息登记工作。对于那些被隔离在家里的人,他们会在发现自己未经允许就按照规定外出后,立即向居委会反馈。
处方3:在线交流更有效
商品房社区是“两高一高”,即社区相对封闭,物业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年轻居民相对较多。因此,新华路街道采用“物业主体+通行证管理+业主团体”的方式,保持社区的出入口畅通。
街道落实了物业公司的主要职责,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一进一出”制度,明确了物业公司的五项职责,即“一测、两站、三问、四登”,其中“一测”是指测量体温;“第二站”指阻挡外国人员和外国车辆;“三个问题”是指问你从哪里来,是否去过重点地区,是否发烧;“四登”是指从外地返回上海时的登记、从重点地区返回上海时的登记、从外地来上海时的登记和发烧时的登记。同时要求每天对门柱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为了做好人员出入管理,物业公司制作了不同形式的分类管理通行证。所有住宅券均允许进出住宅区,外人不得入内,以严格防范住宅区的大门。根据商品房小区居民的特点,街道主要采用微信公众账号、业主小组等网上信息发布渠道,宣传防疫知识,发布口罩预约登记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