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回沪后,居住在荣华小区的中外居民将在小区入口登记处看到中、英、日、韩文的“荣庆卡”。在小卡片上,告知返回上海的居民积极配合登记和自我健康管理,并注明发热门诊地址、长宁区疾控中心应急电话号码、“12345”市民热线、上海市外办网址、当地居委会联系电话和物业,成为疫情防控中准确传递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有42个自然社区和3万多名永久居民,其中一半来自海外。当疫情爆发时,准确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荣华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洪升说。在疫情特殊时期,防疫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更关系到防疫措施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因此,他们用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公布了社区中涉及所有居民,特别是外国居民的所有流行病措施和政策。为了在第一时间向社区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解释真相”,社区中的许多外国志愿者站了出来。平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外交委员”波特·迪克森主动翻译了《传染病防治通知》。他反复研究中文版,很快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张贴在社区的显眼位置。洪升说,目前,在海外确诊为COVID-19肺炎的地区,几乎所有居民都居住在古北国际社区,所以几乎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疫情的发展。外国居民知道防疫宣传资料要进行翻译审核,所以他们比较认真,会多次讨论用词是否恰当,表达时不要含糊或夸张,以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酒井先生春节前从武汉出差回到上海,酒井主动隔离疫情进行防控。他的家人也理解并配合这些措施。“放心”和“安心”是班敬一家在谈及社区防疫工作时印象最深的。“一日三餐由专人送上门,垃圾由专人收集,分类消毒。”除了专业医务人员监测体温,还有社区志愿者通过微信和电话寻求帮助。虽然14天的隔离期有点长,但酒井一家认为“安全第一,社区非常关心。”他们通过电话感谢了荣华小区的志愿者。
洪升说,在荣华小区有很多像板井这样的武汉归国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和背景。他们孤立的生活总是影响着社区工作者的心。“如果志愿者走到门口表达他们的哀悼,他们会在站立的位置保持‘安全距离’。有时他们会负责送食物,他们也会关注这个家庭的情绪。如果有一些焦虑和厌倦,我们应该及时沟通和指导,增加彼此的信心。”她说。后来,当一些家庭从孤立中解脱出来时,他们甚至有点“不情愿”,这使他们对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爱和耐心难以忘怀。
“我们正并肩为‘流行病’而战。”洪升说,不仅有主动独居的“外国人”,还有支持社区工作的外国志愿者。其中,日本志愿者也是上海大型国际社区防疫的积极力量。来自日本的居民真理子·苏古马(音译)在回国后得知了中国的疫情。回到上海后,她带着一包日本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片来到居委会,并免费提供给社区。为了方便社区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她还精心制作了中文版的说明书。在翻译日本的通知时,真理子和洪升多次会面和讨论,以使防疫措施的表述更加准确。
古北国际花园外有750多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的1/3,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日本和韩国。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畅通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处置方式,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社区治理的积累都面临着挑战。回沪复工高峰期过后,居住区工作人员将每天轮班在居住区入口处值班,引导居民和访客进入居住区扫描注册码,“一考二访三问四登记”。
“一项测试”意味着居民和游客在进入社区时都必须测量手腕温度;“第二次查看”意味着检查社区通行证或“遵循应用程序代码”;“三个问题”指的是三个“灵魂询问”:“你来自哪里,你是否来自关键地区,你的健康状况如何”;“四登记”自然是指返回上海的人员主动到住宅物业或荣华居委会登记。
在古北国际花园的物业管理办公室,前台整齐地摆放着四个登记簿,分别是日本和韩国的家庭详细资料、家政工人信息登记、韩国返回上海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信息登记。统计了姓名、地址、证件、联系方式、居住类型、返回上海的日期以及社区内每户家庭成员的数量。其中,物业工作人员专门用粉色荧光笔标出需要在家观察14天的居民,以便每一个来值班的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关注到家人的身体状况。
洪升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在长宁区司法局的指导下,虹桥街充分利用了虹桥街基层立法点的法律资源,司法厅推出了双语“日常提问”等与疫情相关的法律问题,包括“隔离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不配合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在防治期间居委会和社区的物业管理是否应配合其他法律问题来帮助国内外。"让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抗疫,我们一定会迎来曙光!"洪升笑着说道。